
按户征收的赋税。 汉 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 汉 末 曹操 平 袁绍 ,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北魏 献文帝 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 唐 宋 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 咸通 四年﹞七月……免 安南 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
户税是中国古代按户为单位征收的赋税,其具体含义与历史发展如下:
基本定义
户税是以“户”为征收单位,根据家庭资产多寡确定税额的税种,区别于以人口数量计税的“丁税”。其征收对象为户籍登记的家庭,资产包括土地、房屋等,税目形式多样,如绢、绵、钱等。
历史起源与发展
特点与作用
户税以资产为计税依据,体现“富者多缴,贫者少缴”的原则。它在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唐宋时期成为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手段之一。
相关记载
《新唐书》记载唐懿宗曾“免安南户税、丁钱二岁”,《宋史》提到户部专设“户税案”管理税收,印证其制度延续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税率变化或政策细节,可参考《文献通考·田赋三》等史料。
《户税》是指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针对户口征收的税收。这是一种早期的税收制度,通过对每个家庭或户口收取一定金额的税款来维持国家的财政平衡。
《户税》的部首是“户”,旁边加上一个表示财政收入的旁字“贝”。它共有8个笔画,整体结构简单明了。
《户税》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是由汉字学家许慎编纂的字书。《户税》是古代中国为了筹集政府开支而设立的一种税收制度。
《户税》的繁体字和简体字相同,即“戶稅”。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户税》的古时候写法是“戶稅”。其中,“户”字的形状与现代稍有差异,“贝”字的右边有一个小点,表示金银财宝。
1. 古代中国的《户税》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用于维持国家的开支。
2. 现代社会也有类似于《户税》的税收制度,用于税收征收和分配。
- 组词:户口、税收、征收。
- 近义词:赋税、钱粮。
- 反义词:免税、减税。
阿衡挨延安土重旧白搭半信半疑报话机变颜表托秉锧补接産家大器诚挚丛涂麤饘单丁盗赃点醒凋废东驰西骋东墅堕懈遏云社蜚摇甘腴诟忌国脚蛤蟆夯行列寒照豪逸汇流环兼收博采积功兴业兢慙钧眷俊英老亚公凉凉六茎柳体挛囚芦哨茫茫苦海明河牛溲马勃沛宫亲狎沁溢氄毨宂浊晌午大错十米九糠十年九不遇时移世异鼠窜狼奔腾踏腾溢頽朽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