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户税的意思、户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户税的解释

按户征收的赋税。 汉 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 汉 末 曹操 平 袁绍 ,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北魏 献文帝 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 唐 宋 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 咸通 四年﹞七月……免 安南 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户税是中国古代以户为单位征收的税种,其核心内涵是以户籍登记为基础,根据家庭资产规模或人口数量计算税额。唐代两税法改革后,户税成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将赋税分为"户税"与"地税"两大类别,其中户税按资产多寡分等征收。

从制度演变观察,户税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算赋"制度。据《中国赋税史》记载,汉武帝时期已出现按户征收的货币税,至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确立"户调"制度,按户征收绢帛等实物。唐代户税制度趋于成熟,根据《通典·食货志》所述,天宝年间全国户税年收入达二百余万贯,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在具体执行层面,《唐会要》详载了九等户制划分标准:上上户缴税四千文,每降一等减五百文,至下下户五百文。这种累进税制体现了"量能课税"原则。宋代承袭唐制并发展为"五等户制",据《宋史·食货志》载,绍兴年间户税已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户税与丁税存在本质区别。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强调:"户税计赀定课,丁税按口纳钱",前者侧重家庭综合经济能力,后者则基于人口数量。这种税制设计对后世"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权威文献来源:

  1. 杜佑《通典》
  2. 马端临《文献通考》
  3. 脱脱《宋史》
  4. 赵翼《廿二史札记》
  5.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网络扩展解释

户税是中国古代按户为单位征收的赋税,其具体含义与历史发展如下:

  1. 基本定义
    户税是以“户”为征收单位,根据家庭资产多寡确定税额的税种,区别于以人口数量计税的“丁税”。其征收对象为户籍登记的家庭,资产包括土地、房屋等,税目形式多样,如绢、绵、钱等。

  2. 历史起源与发展

    • 东汉至魏晋:汉末曹操平定袁绍后,首次明确“每户征绢二匹、绵二斤”;
    • 北魏时期:献文帝推行“按资产分等征税”,进一步细化户税制度;
    • 唐代完善:武德六年(623年)将户分为三等,贞观九年(635年)细分九等,实行“三年一大税,一年一小税”的定期征收模式。
  3. 特点与作用
    户税以资产为计税依据,体现“富者多缴,贫者少缴”的原则。它在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唐宋时期成为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手段之一。

  4. 相关记载
    《新唐书》记载唐懿宗曾“免安南户税、丁钱二岁”,《宋史》提到户部专设“户税案”管理税收,印证其制度延续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税率变化或政策细节,可参考《文献通考·田赋三》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遨乐奥僻摆舵百诺班布卑号褊性飙驱冰弦餔禄柴棍沉郁大宫道民道亡乏地飞帛封禅树纷扰拊絃服郑够受的和谨华严世界混听家削介意料简凌波洛食冒越缅想鸟吓乔衙气门心琼姬齐踪阙疑人穷志短人听殇服折伐生梗生意盎然声振屋瓦失而复得始马侍卫头敌頽鬟土戏晚叶物貌諴孚小傒西坤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