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信的意思、负信的详细解释
负信的解释
失信。《后汉书·袁安传》:“ 云 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於 戎狄 ,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大笑,宴乐如初”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今 刘备 袭夺 璋 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旧唐书·回纥传》:“﹝ 郭子仪 ﹞责让之曰:‘我国家知汝 迴紇 有功,报汝大厚,汝何背约负信,犯我王畿?’”
词语分解
- 负的解释 负 (負) ù 驮,背(坕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 担任:担负。负责。负累(噄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 仗恃,依靠: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负伤。负屈
- 信的解释 信 ì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随便,放任:信手(随手
网络扩展解释
“负信”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含义为违背信任、不守信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负信”指违背承诺或辜负他人信任的行为,强调失信带来的负面影响。该词由“负”(背弃)和“信”(信用)组成,字面可理解为“背弃信用”。
二、出处与历史用例
- 《后汉书·袁安传》:提到“不宜负信于戎狄”,指不应对边疆民族失信。
-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注引习凿齿语:批评刘备夺取刘璋领土时“负信违情”,认为其行为违背道义。
- 《旧唐书·回纥传》:郭子仪指责回纥“背约负信”,强调失信于邻邦的危害。
三、使用场景
- 人际关系:形容朋友、合作伙伴等违背诺言的行为。
- 历史与文学:常见于评价人物或事件的诚信问题。
- 现代语境:适用于强调诚信重要性的讨论,如商业合作、国际关系等。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背信弃义、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 反义词:一诺千金、信守不渝、忠信不欺。
五、延伸解读
“负信”不仅指个人失信,也可扩展至国家、团体层面的信用缺失。例如《后汉书》用例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的信用策略。
如需进一步查询古籍原文或现代语境用例,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引文)及(《旧唐书》案例)的详细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负信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意思是“违背诺言”或“背信弃义”。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
部首:负(贝部)+ 信(人心部)
笔画:负(7画)+ 信(9画)
负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繁体中,负信也可以写作負信。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负信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他向我保证会来参加聚会,但最后负信了。
2. 这个商家常常负信于顾客,让人非常失望。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不诚信、失信、言而无信。
一些近义词有: 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信守诺、食言,另外也可以使用不可靠、靠不住等词语来表示类似的意思。
反义词则是与负信相反的词语,比如守信,诚信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