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唐二陵的意思、南唐二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唐二陵的解释

指 五代 南唐国 建立者 李昪 的 永陵 和 中主 李璟 的 顺陵 。在 江苏 江宁 牛首山 附近的高山南麓。1950-1951年发掘。墓室有前、中、后三室,每室各附侧室;结构除石室外,还有砖室;墓室装饰有浮雕和彩画。对 唐 宋 间建筑装饰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墓中遗物在 宋 初即遭盗掘。出土的有陶俑、陶瓷器、铜镜残片、玉器、骨器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两位君主——烈祖李昪(钦陵)与中主李璟(顺陵)的陵墓统称,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作为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其名称源于以下核心释义:

  1. 地理与历史定位

    南唐二陵是南唐(937-975年)开国皇帝李昪及其子李璟的合葬陵区。根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两陵依山而建,相距约100米,体现了“因山为陵”的唐代葬制遗风,同时融入了江南地理特征。

  2. 建筑与艺术价值

    钦陵与顺陵均为砖石仿木结构地宫,墓室穹顶绘有天文星象图,墓壁浮雕武士、生肖像等。据《南唐书》记载,李昪陵墓“制度宏丽”,其彩绘浮雕被称为“地下唐代艺术画廊”,反映了南唐宫廷美术与建筑技术的巅峰水平。

  3. 文物与文献意义

    1950年考古发掘出土陶俑、玉哀册、陶制神怪俑等600余件文物,其中李昪陵玉哀册以篆书刻写谥号,为研究南唐典章制度提供了直接文字证据。相关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部分收录于《南唐二陵考古报告》。

  4. 学术研究地位

    南唐二陵的形制填补了唐宋帝王陵墓演变的空白,其建筑细节(如钦陵后室附设“便房”)被列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转型的关键例证,相关研究成果见于《考古学报》及《中国帝王陵墓考古》等权威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两位君主的陵墓,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南唐二陵指南唐先主李昪(钦陵)和中主李璟(顺陵)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它们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结构与特点

  1. 建筑布局
    两陵均为砖石仿木结构,分前、中、后三主室及多个侧室。

    • 钦陵:全长约21.5米,宽10.5米,后室以青石砌筑,穹窿顶,浮雕双龙戏珠及武士像。
    • 顺陵:规模稍小,侧室数量较少,装饰简朴。
  2. 艺术价值
    墓室装饰包含彩画、浮雕(如武士像、双龙纹),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建筑风格与丧葬文化。


三、历史与考古意义


四、常见误区澄清


五、参观信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南京博物院相关考古报告或官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儒荜路饼食乘蹑春鸿词综打并定量二房东伏龙观赋论高见阁路固济豪徼后备话把环居环主昏沉浇僞旌孝灸艾分痛救菑卷土来开亮口狂童宽令枯槁困守两誉领览礼为情貌漫天遍野孟光明候盘结频繁清庙器轻气青幽幽若属沙麓身败名裂神童石雕书理肆芳苏黄碎骨粉尸韬光敛迹饕据蜕蝉外壳逶逦蚊树闲花埜草崄特小蕊写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