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蜗涎的意思、蜗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蜗涎的解释

(1).蜗行所分泌的黏液。 唐 杜牧 《华清宫》诗:“鸟啄摧寒木,蜗涎蠹画梁。” 宋 苏轼 《籍田》诗:“鱼沫依苹渚,蜗涎上綵楹。”

(2).比喻无用有害的东西。 明 王世贞 《九友斋十歌》之九:“毋论爱者似鷄肋,在我亦足成蜗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蜗涎”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需结合文学、生物学及文化隐喻等角度:

一、基本含义

  1. 蜗牛分泌的黏液
    指蜗牛爬行时分泌的透明黏液,用于润滑和附着表面。这一释义在古籍中多次出现,如唐代杜牧《华清宫》的“蜗涎蠹画梁”,宋代苏轼《籍田》的“蜗涎上綵楹”,均以蜗涎形容蜗牛活动痕迹。

  2. 比喻无用或有害之物
    明代王世贞在《九友斋十歌》中以“蜗涎”暗喻累赘或无益的事物,如“在我亦足成蜗涎”,表达对冗余之物的批判。


二、文化隐喻与艺术延伸

  1. 书法中的意象
    在书画领域,“蜗涎”被用来比喻书法线条的柔韧与细腻。如蜗牛爬行留下的蜿蜒痕迹,象征书法笔触的圆润流畅,体现书写者的功力与心境。

  2. 争议性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蜗涎”作为成语,形容言辞无力,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文献,可能为误传或小众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三、总结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尔雅》《说文解字》等典籍,或分析苏轼、杜牧相关诗句。

网络扩展解释二

《蜗涎》的意思

《蜗涎》是一个具有贬义的词语,主要指某个人心胸狭窄,为了小事而表现出极端的怀疑、小气、吝啬等消极情绪的行为。这种人通常缺乏大局观念,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小心眼,不愿意帮助他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蜗涎》的拆分部首是虫和水,虫字旁表示与昆虫类物体相关,水字旁表示液体相关。《蜗涎》一共有13画。

来源

《蜗涎》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有趣,蜗牛是一种动物,其体内分泌物称为蜗涎。蜗涎是一种粘稠的液体,在蜗牛爬行时会从身上分泌下来,帮助蜗牛减轻身体的摩擦。由于蜗牛和蜗涎的特性,人们用“蜗涎”来比喻小气、吝啬的人。

繁体

《蜗涎》的繁体字为「蝸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字形会有一些变化,因此《蜗涎》的古时候写法为「螺涎」。

例句

1. 他真是个蜗涎,明明有钱却不肯花一分钱帮助别人。

2. 这个公司的老板太蜗涎了,给员工发的福利极其有限。

3. 不要跟那个蜗涎计较小利益,要着眼大局,争取长远发展。

组词

蜗涎世界、蜗涎心肠、蜗涎小气、蜗涎狭窄。

近义词

小气、吝啬、斤斤计较。

反义词

大方、慷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