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凫舄的意思、凫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凫舄的解释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凫舄(fú xì)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典故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典故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二、典故溯源(核心义)

“凫舄”典出《后汉书·方术列传·王乔传》,记载东汉县令王乔的神异事迹:

王乔每月朔望从叶县赴京朝见,汉明帝见其车驾不至却常现身形,密令太史伺察。太史发现“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张网捕获后,“得一双舄”,方知王乔所穿之鞋化为野鸭载其飞行。

典故引申义:

  1. 指仙术或奇能:象征王乔以法术化鞋为凫、腾空飞行之能。
  2. 代指地方官吏:因王乔任叶县县令,后世以“凫舄”喻指县令或其行踪,成为诗文中的雅称。

三、文化引申义

  1. 县令的代称

    唐宋诗词中常以“凫舄”借指县令或地方官。如唐代独孤及《酬常郿县见赠》中“谓乘凫舄朝天子”,即以凫舄暗喻县令身份。

  2. 仙履或隐逸象征

    因王乔被奉为仙人(后称“王乔骑鹤”),其鞋被视为仙物,故“凫舄”亦引申为隐士或修道者的标志。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将凫舄归入“仙道器物”类。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释“凫舄”为:“指仙履。后亦用为县令的典实。”并引《后汉书》王乔传为源。

  2. 《辞源》(修订本)

    强调其双重文化意象:一为方术典故,二为官职代称,体现汉语词汇的典故化特征。


引用来源

  1. 《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条目“凫舄”。
  3.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凫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xì,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典故两个层面解释:

  1. 字面含义

    • 凫:指野鸭,如《诗经·郑风》中“凫鹥在泾”的“凫”即此意。
    • 舄(xì):古代对鞋子的雅称,如《诗经·小雅》中的“赤舄几几”指贵族穿的红鞋。
      因此,“凫舄”字面可理解为“野鸭形状的鞋”或“与凫相关的鞋”,但实际多用于典故引申。
  2. 典故来源
    该词源自东汉县令王乔的传说。据《后汉书·方术传》记载,王乔每次进京朝见时,总有一对野鸭(双凫)飞来。皇帝命人网住野鸭,却发现是王乔所穿的鞋子所化。因此,“凫舄”被用来代指仙履或有神奇功能的鞋子,后引申为地方官吏的代称。

  3. 文学引申
    在诗词中,“凫舄”常用于:

    • 借指县令或地方官(如唐代张籍诗“幸得谢家趋郡阁,却将凫舄入京华”)。
    • 比喻轻盈飘逸的步履(因凫善飞,舄为鞋,合指步履如飞)。
  4. 发音与用法提示

    • 注意“舄”字读作xì,与“戏”同音,而非“鸟”或其他读音。
    •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引用典故的诗文中。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衣便条不变价格草麻昌世陈姥姥雌絃当厄叠罗汉定名第一声度拟讹体蕃畿封顶凤冠霞帔垓下歌刚佷共青团公幄乖拆冠辞诡辉匦旌圭瑞荒凉黄纁浑浑沉沉竭诚尽节精到旌旗卷舒课目狂号昆仑舶莲花白立枷络縸冒碰凭几之诏平陵东翘首祈福情地儒域扫黄设祭设罝守瓶缄口随步堂涂通信徒取腯腯瓦衣威力无凭据下马碑险幸斜线膝行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