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舄的意思、凫舄的详细解释
凫舄的解释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
词语分解
- 凫的解释 凫 (鳬) ú 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同“浮”。 〔凫茈〕古书上指“荸荠”。 同“洑”。 笔画数:; 部首:几; 笔顺编号:
- 舄的解释 舄 ì 鞋。 同“潟”。 姓。 笔画数:; 部首:臼;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凫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xì,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典故两个层面解释:
-
字面含义
- 凫:指野鸭,如《诗经·郑风》中“凫鹥在泾”的“凫”即此意。
- 舄(xì):古代对鞋子的雅称,如《诗经·小雅》中的“赤舄几几”指贵族穿的红鞋。
因此,“凫舄”字面可理解为“野鸭形状的鞋”或“与凫相关的鞋”,但实际多用于典故引申。
-
典故来源
该词源自东汉县令王乔的传说。据《后汉书·方术传》记载,王乔每次进京朝见时,总有一对野鸭(双凫)飞来。皇帝命人网住野鸭,却发现是王乔所穿的鞋子所化。因此,“凫舄”被用来代指仙履或有神奇功能的鞋子,后引申为地方官吏的代称。
-
文学引申
在诗词中,“凫舄”常用于:
- 借指县令或地方官(如唐代张籍诗“幸得谢家趋郡阁,却将凫舄入京华”)。
- 比喻轻盈飘逸的步履(因凫善飞,舄为鞋,合指步履如飞)。
-
发音与用法提示
- 注意“舄”字读作xì,与“戏”同音,而非“鸟”或其他读音。
-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引用典故的诗文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凫舄(fú xì)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小船”的引用。
拆分凫舄的部首是“飞”和“舟”,意味着小船在水上飞行的形状。它由15个笔画构成,可以分为飞字的4个笔画和舟字的11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它经常用来形容轻便的小船,如渔船、划船或小舢板等。凫舄也可以作为比喻来形容行动敏捷、灵活快速。
在繁体字中,凫舄保持相同的形状和意思。“凫”字和“舄”字的结构没有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凫舄的基本形态和部首组合仍然相同。
以下是一个示例句子:他小心地坐在凫舄上,滑行在湖面上。
与凫舄相关的组词可以是凫翅(fú chì),意思是凫鸭的翅膀。
与凫舄相近的词语可能是舢板(shān bǎn),意为小船。
凫舄的反义词可能是大船或大航,指的是较大的船只。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你对凫舄有更清晰的了解!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圭拉岛白士背述裁尺菜子油草靡风行草制出于刺儿大行政区打浑稻尾订交斗鸡走马短生放谈佛事孚洽公槐怪惑汗浸浸横急鹤台豁出讲説纪传体浸溉就傅磕膝盖匡汲利力零余柳泉流注罗唝曲卖杏虎芼羹墨册排打辟违乾餱人中龙日射角食嗓矢愿手鼓数道思韵逃杯悐悐同源异流讬息伪貌无尘巫史狭口闲别衔感湘神相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