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稻尾的意思、稻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稻尾的解释

黍的一种。 元 元祯 《农书》卷七:“《广志》云:‘黍有牛黍,有稻尾黍、马革、大黑黍,此黍之异名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黍》:“ 郭义恭 《广志》有赤黍、白黍、黄黍、大黑黍、牛黍、燕頷、马革、驴皮、稻尾诸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稻尾(dào wě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农业与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阐释:


一、字面释义

指水稻植株的穗部末端,即稻穗的顶部。作为水稻生长的关键部位,稻尾形态变化(如弯垂程度)常被用作判断稻谷成熟度与产量的直观依据。

来源:《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对水稻形态学的描述;《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的南方农耕区用法。


二、农业科学释义

在农学领域特指稻穗的颖花结构,包含小穗轴、颖壳及未成熟的谷粒。稻尾的发育状态直接影响灌浆饱满度与千粒重,是决定水稻品质的核心指标。

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栽培学》中关于穗部构造的论述;《农政全书》对稻穗生长阶段的记载。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传统农耕文化中,稻尾的沉甸弯垂姿态被赋予“丰收”的象征。如古谚“稻尾垂金,仓廪实”,以稻尾形态喻指五谷丰登,体现对自然馈赠的敬畏。

来源:《中华农谚辑要》收录的江南民谚;《王祯农书》中“观穗知年”的农事观测记录。


稻尾既是具体的植物器官名词,亦承载着农业经验传承与文化隐喻,其释义需结合生物学特征与人文语境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稻尾”是一个古代农学文献中提到的名词,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稻尾指黍(一种谷物,类似小米)的一个品种,属于古代对黍类作物的细分命名。这一名称主要出现在《农书》《本草纲目》等典籍中。

文献出处

  1. 元代《农书》(元祯著)提到:“《广志》云:‘黍有牛黍、稻尾黍、马革、大黑黍,此黍之异名也。’”
  2. 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著)进一步列举:“黍有赤黍、白黍、黄黍、大黑黍、牛黍、燕颔、马革、驴皮、稻尾诸名。”

相关背景

“稻尾”是黍的别名之一,属于历史文献中的专有名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农学分类,可参考《农书》《本草纲目》原文或相关注释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比肩迭踵鄙累步走操之过切存慰黮袍倒风瞪眸貂尾扇飞羽分付丰肤风姨俛首革旧图新公共交通豪直鸿规泓宏红头阿三虎口僭纵金缯赍挽集苑隽远狂侠浪桥淩烁履尚慢倍媚草梦笔生花免责农副产品俳巧盘骪攀拥跑龙套陪话烹臛倩女离魂齐牢奇士日力伤锦神鹰诗盟噬贤琐吏贪口停饮痛咽图谋图囊未成年人威凛凛微母闾微矰小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