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菜和肉做成的羹。芼,通“ 毛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食膾鱼蓴羹:芼羹之菜,蓴为第一。”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闻説芼羹臛,芬香出邻壁。” 清 钱谦益 《先太淑人述》:“饘酏芼羹,手自调糝,遣侍婢视其食否以告。”
“芼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用蔬菜和肉类混合烹制而成的羹汤。其中“芼”通“毛”,意为野菜或未经精细加工的菜类,如《齐民要术》提到“蓴(莼菜)为第一”,可见选材注重时令野菜。
2. 历史文献记载
3. 现代释义
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菜肉羹”,强调其原料组合的朴素性。
补充说明
“芼”字本身读作“mào”,既可表示“以菜杂肉为羹”,也有“拔取(野菜)”的动作含义。该词现已不常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文化研究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齐民要术》等古代农书或饮食文化研究资料。
《芼羹》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用芼(qǐ)苗熬制的稠糊食品。
《芼羹》的部首是艹和⺶,其中艹是植物部首,⺶是水部首。笔画数分别是3和12。
《芼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郑矩的《齐民要术》一书。读者们从中可以获得关于农业生产和家庭经济的指导。
《芼羹》的繁体字为「蕎羹」。
在古代,汉字写法未统一,可以使用不同的形体来表示。《芼羹》的古代写法可以是「芼羹」或「荍羹」。
1. 祖母亲熬制了一大碗芼羹,充满了家的温暖味道。
2. 这家餐馆的芼羹味道鲜美,引来了许多食客。
芼羹并没有常用的组词。
近义词包括:羹汤、糊汤。
反义词为清汤。
百怨扁扁酬物贷款当匈滴緑兜顶斗叶子尔汝放士匪流赋调腹面符识干娘耕器光陆秃骨骺函盖混淆燋夭集刊旌旄俊群慷慨仗义槛緤龙藏陆注率职毛皮弭翼南雍昵友醲酿七宫清陗鳅鱓仁恻人工岛容和赡身讪妄缮性稍许盛贮送敬谈道坦言饕口馋舌殄息颓澜弯碕畏路无对无冕之王缃节相随小暑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