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征收田赋。《孟子·离娄上》:“ 求 也为 季氏 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新唐书·食货志五》:“天下置公廨本钱,以典史主之,收赢十之七,以供佐史以下不赋粟者常食。” 清 方苞 《<熊偕吕遗文>序》:“凶荒赋粟,不远其居。”
(2).指田赋。 宋 曾巩 《洪州东门记》:“其田宜秔稌,其赋粟输於京师,为天下最。”
“赋粟”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征收田赋
指政府向农民征收粮食作为赋税的行为。例如《孟子·离娄上》提到“赋粟倍他日”,即冉求担任季氏家臣时,田赋征收量翻倍。清代方苞的《熊偕吕遗文序》中“凶荒赋粟”也体现了灾年仍征税的情况。
2. 田赋本身
直接代指需缴纳的粮食税。如宋代曾巩在《洪州东门记》中描述当地“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说明该地田赋数量居全国之首。《新唐书·食货志》也记载了以公廨本钱补充未收赋粟官员俸禄的制度。
总结
该词兼具“征税行为”和“税粮实体”双重含义,反映了古代以粮食为主的赋税制度。其用法在《孟子》、唐宋文献及清代作品中均有体现,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经济术语。
八街九陌标证惭恨抄录查夜崇竦储宫蠢类刺审大放厥词殚均得放手时须放手诋欺锻接发梁锋钲灌坛归虚麾钺金花帖子疚负九泉之下隽功狂飙连头搭脑林网柳絮才高鸾交罗汉果麻利免臣名才溟漠密游木兰念虑弄清傍州怕硬欺软蓬蕽平安纸平宥贫尪乾符迁爵切玉刀青陛青葑清凉山盛王试管书吏四闲铁不得文札五坊舞文玩法夏官正销堕谢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