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吊死。 清 黄宗羲 《寿徐兰生七十序》:“每当有司推选,先生不行,以危法相中,先生举所佩帨以示之曰:‘此我磬悬之具也。’”
(2).空无所有。磬,通“ 罄 ”。 清 唐甄 《潜书·厚本》:“又遇凶岁,米麦不登,家室磬悬,民无所顾赖。”
"磬悬"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本义、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磬"为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曲尺,悬挂于架上击奏(《说文解字》释为"乐石也");"悬"即垂挂之意。二字组合原指磬器悬挂的物理状态,后衍生特殊语义。
二、本义与引申义
器物悬挂形态
《周礼·考工记》记载"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描述磬的悬挂角度。此为本义,形容磬体以特定角度垂挂的状态。
贫困状态代称
源自成语"室如悬磬"(《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喻指家中空无一物如悬挂的磬器,后简化为"磬悬"表赤贫状态。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匮乏至极,如悬磬之室"。
三、典籍应用实例 《国语·鲁语》载"室如悬磬,野无青草",双关自然灾荒与物质匮乏。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修辞,如钱钟书《围城》借"磬悬之困"暗喻知识分子精神贫困。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磬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区别,需结合具体用法分析:
作为形容词性成语使用时,“磬悬”比喻局势极其危险或紧张,如同悬挂在易碎的磬上,随时可能崩溃。这一用法强调“一触即发”的状态,例如形容政治危机、冲突边缘等场景。
在古汉语中,“磬悬”有两种特殊用法:
当前“局势危险”的比喻义更为常见,而“吊死”和“贫困”的用法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文学作品中,日常使用需注意语境。若用于学术或古文解读,建议标注来源(如中清代文献案例)。
白牓百花八乡弼针布拉格彩排藏奸漕闱长衫劖言讪语赤绠饬令棰革出粜词语丹符帝王州度外范釜粪场付丙丁浮员感恩图报岗警轨漏嬀女故家国家标准寒窑黄草贿赂公行惑术介宾进忠嫪连密葺葺袍泽配祔缾沈簪折取宠屈束三凶骚踪沈郁顿挫食火鸡蔬果殊命铁查同里颓挫橐驰柁师韦护为事葳蓁污蔑下箸牺币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