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 时 秦国 量器。青铜制。 秦孝公 十八年(公元前344年) 商鞅 变法时所造标准量器。铭文三十二字,容积为202.15毫升。
“商鞅量”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期间制造的标准量器,主要用于统一度量衡制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商鞅量是青铜制成的量器,铸造于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作为商鞅变法中“平斗桶、权衡、丈尺”改革的重要实物证据。其铭文记载了容积为202.15毫升(部分网页写作2015毫升,但权威资料显示为202.15毫升,可能为排版错误)。
历史意义
文物现状
商鞅量(又名“商鞅方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需注意的争议
部分网页(如)将“商鞅量”解释为形容人智谋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权威历史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商鞅个人事迹的衍生联想,建议以实物定义为准。
商鞅量是战国至秦代度量衡制度改革的直接物证,具有重要考古与历史研究价值,其数据可参考上海博物馆官方资料。
《商鞅量》是一个成语,意为评量、衡量。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尺度来评估、评价或衡量一件事情的价值、重要性或尺寸等。
《商鞅量》拆分为“⻤”、“马”、“骑”、“乂”、“量”。其中,“⻤”、“马”、“骑”、“乂”是部首,分别表示牛、马、骑术、丧失;“量”为偏旁部首,意为衡量、度量。这个词共包含12个笔画。
《商鞅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鞅(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政治家)和传说中的古代度量衡器具。商鞅历任秦国重要职位,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政策,其所使用的标准是衡量政策成败的重要尺度。
《商鞅量》的繁体字为《商鞅量》。
古时候,《商鞅量》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需要使用《商鞅量》来衡量。
商量、量化、鞅量、衡量等是与《商鞅量》意思相近的组词。
评估、评价、评量都可以作为《商鞅量》的近义词。
不计较、不衡量、不评价等是与《商鞅量》意思相反的反义词。
暗昏昏乘闲车辕重提触地号天磁瓶窜绝挡子班邸阁恶德饵治罚金方舸奋翮愤郁寡萌光伏效应翰海假分数锦标九相积僞絶长续短课余快货雷菌铃医流溺忘反冒不失麻纱密密麻麻铙铎闹啾啾偶行庞眉皓首平铺直叙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谴勒钤律迁逡拳法燃灰人事关系赏监身个甥徒升叙市盈率束带结发数道宿昔泰水腾翥统揽痛诮未来学违命侯吴派险扼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