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湖北渔鼓的意思、湖北渔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湖北渔鼓的解释

曲艺的一种。 清 代 乾隆 年间,道情流入 湖北省 后发展而成。流行于 湖北 。原为一人坐唱,仅用渔鼓、简板按节拍。曾与皮影戏合流,改由集体演唱或两人对唱,句尾增加帮腔。解放后与皮影戏脱离,并吸收 湖北 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扬琴等伴奏乐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湖北渔鼓是湖北省的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演变历程:

一、基本定义

湖北渔鼓又称沔阳渔鼓、襄阳渔鼓,源于唐宋时期的道情(道士传道所用歌曲),清代乾隆年间道情传入湖北后逐渐本土化形成。它属于说唱结合的曲艺形式,最初为单人坐唱,后发展为多人表演,并与皮影戏等艺术融合。

二、表演形式

  1. 乐器与伴奏

    • 使用渔鼓(竹筒蒙皮制成)和简板(竹制打击器)为基本伴奏工具,演奏时左手抱渔鼓,右手击鼓面,简板用于击节。
    • 20世纪50年代后加入四胡、扬琴等乐器,音乐表现力增强。
  2. 说唱结合

    • 说白分“散白”(叙述情节)和“韵白”(模拟人物或抒情),韵白配合云板击节,声调抑扬顿挫。
    • 唱腔融合地方小调,句尾常有帮腔。

三、历史发展

四、艺术特点

五、分布与文化价值

主要流行于湖北天门、沔阳、武汉等地,并辐射至安徽、河南部分地区。其界首分支被誉为“安徽曲艺一枝花”,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价值,被收录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注:部分资料将“湖北渔鼓”解释为成语(比喻团结协作),此说法仅见于个别来源,主流定义仍以曲艺形式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湖北渔鼓

《湖北渔鼓》是一个地名词汇,指的是湖北省境内特色的渔鼓文化。渔鼓是湖北省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之一,也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拆分部首和笔画:湖(水部,4画),北(十部,5画),渔(水部,12画),鼓(音部,18画)。

来源:湖北渔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渔鼓起初是渔民在湖泊中捕鱼时的伴奏乐器,后来逐渐演化成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繁体:湖北漁鼓

古时候汉字写法:湖北渔鼓

例句:湖北渔鼓是湖北地区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每年的农历春节期间,湖北渔鼓表演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组词:渔鼓文化、渔鼓表演、渔鼓乐队、湖北民俗渔鼓

近义词:湖北渔鼓表演可与湖北渔鼓艺术互换使用。

反义词:湖北渔鼓与其他地方的舞蹈或表演形式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