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意思、扶苏的详细解释
扶苏的解释
亦作“ 扶胥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词语分解
- 扶的解释 扶 ú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帮助,援助: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发扶手。 姓。 .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苏的解释 苏 (⑧囌) ū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
网络扩展解释
“扶苏”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历史人物:秦始皇长子
扶苏(前241年—前210年),嬴姓,秦始皇长子,常称“公子扶苏”。其名源自《诗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意为枝叶茂盛的树木,寄托了秦始皇对其成为明君的期望。
- 性格与政见:为人宽仁刚毅,主张以仁政治国,曾反对秦始皇“坑儒”政策,认为严刑峻法会导致民心不稳。
- 命运结局:因触怒始皇被贬至上郡监军,协助蒙恬修筑长城。秦始皇病逝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逼其自尽,年仅33岁。
- 历史评价:被视为秦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后世多赞其贤德,认为若其继位或可延缓秦亡。
二、汉语词语释义
- 植物名
指枝叶繁茂的小树,出自《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 古代兵车部件
指兵车上的藩盾(防御武器),见于《周礼》注解。
- 动词“扶助”
古汉语中通“扶胥”,表扶持、帮助之意。
三、成语引申义
“扶苏”在《左传》典故中引申为“培养有才华的年轻人”。例如孔子扶持鲁国公子扶苏的故事,强调对人才的发掘与栽培。
四、文化寓意
- 名字象征:秦始皇以“扶苏”为长子命名,既取草木繁盛之意,亦暗含“明辨是非、堪破虚妄”的治国期许。
- 文学意象:后世常以“扶苏”喻指贤德却命运多舛的人物,成为悲情英雄的象征。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语言、文化等多维度解释,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方面,可参考对应来源的完整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扶苏》这个词是指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贵族姓氏,拆分部首为扌和禾,总共6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在繁体字中,扶苏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
以下是《扶苏》的一些例句:
1. 扶苏世家,源远流长。
2. 扶苏一族在古代享有崇高的地位。
3. 他的名字中有个扶苏字,说明他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
一些与《扶苏》相关的组词包括:扶苏世家、扶苏一族、扶苏先生等。近义词可以是:扶苏氏、扶苏家族。反义词目前没有相关的常用词汇。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豹成文八项注意并耦波折步卒册名唱声成交额斥疵垂基大处着眼道范登晨敦确独占资本偾发丰霸烽砦观渔候谢花木瓜江右箭楼己饥己溺尽态极妍狷戾卷领巨橐枯膓匮纸流赮陋约罗罝落汤螃蟹罗者马骡内亲槃槃炮煨骈体文泼天鬨峭惨清腴清致穹隆崎倾柔服山包海汇生谷椉云神眉鬼道师舶水底鱼属诗淑训松髯速独苏秦痿蹶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