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磨碎的麦煮成的饭。《急就篇》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 注:“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对灶燎衣, 异 復进麦饭、菟肩。” 宋 苏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宋 陆游 《戏咏村居》之一:“日长处处鶯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一说,大麦粒和豆煮的饭。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麦饭麦粥》:“大麦粒和豆煮曰麦饭……供夏之餔食。”
(2).祭祀用的饭食。 宋 刘克庄 《寒食清明》诗:“ 汉 寝 唐 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 元 黄石翁 《寒食客中》诗:“南陵不可避风雨,麦饭如何托子孙。” 明 高启 《穆陵行》:“ 起輦谷 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康有为 《遣人北寻幼博墓携骸南归》诗:“纸钱麦饭送无人,大仇不报负英魂!”
麦饭的含义具有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粗粮饭食
最初指用未去麸皮的碎麦粒或豆类煮成的粗粝食物,是平民日常主食。例如《后汉书》记载的“麦饭葱叶”即为典型代表。
祭祀用途
在宋代文献中,麦饭也用于祭祀,如刘克庄诗句“汉寝唐陵无麦饭”即指此意。
主料替代
古代饥荒时期,苜蓿等野菜替代麦粒,但仍沿用“麦饭”之名,类似“鱼香肉丝无鱼”的命名逻辑。
北方蒸制传统
陕西、甘肃等地将野菜(如槐花、荠菜)裹面粉蒸熟,统称“麦饭”。此时“饭”指做法而非成分,如“榆钱麦饭”。
麦饭从最初的粗粮饭演变为野菜蒸菜,名称保留但内涵随历史、地域变化。其核心特征是简朴、贴近自然,体现了古代民生与饮食智慧。
《麦饭》这个词源于韩国漫画《阿麗思漫游记》,是指一种用麦片和开水拌匀后食用的即食食品。它的主要成分是麦片,因此被称为麦饭。
《麦饭》的拆分部首是“麦”字的部首“麦”,共5个笔画。
《麦饭》这个词最早是在韩国流行的漫画《阿麗思漫游记》中出现的,漫画中的角色经常食用麦片,因此被称为麦饭。后来这个词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即食食品的代称。
《麦饭》的繁体写法为「麥飯」。
在古代,麦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可以写作「麥」或「麦」。饭字作为一个独立的字,写作「飯」。
1. 我喜欢早上吃一碗热腾腾的麦饭,营养又方便。
2. 麦饭是我的早餐必备,节省时间又健康。
3. 我刚刚买了一包麦饭,打算带去旅行。
组词:麦片、饭盒、即食食品。
近义词:燕麦粥、麦片糊。
反义词:米饭、面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