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士德的意思、浮士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士德的解释

诗剧。德国歌德作于1808-1831年。取材于民间传说。浮士德博士为寻求人生的意义,在魔鬼靡非斯特引诱下,以自己的灵魂换得它的帮助,经过书斋、爱情、宫廷、美的梦幻等历程,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领悟了人生的目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浮士德”是德国文学中的核心意象,具有多重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词义与来源

“浮士德”最初源于德国民间传说,指一位为追求知识或享乐而与魔鬼交易的学者或巫师。这一形象在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被重构,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二、作品核心主题

歌德的《浮士德》诗剧(1808-1831年完成)以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特的契约为主线,通过五个阶段(书斋、爱情、宫廷、美的梦幻、填海造陆)展现其精神探索。全剧核心主题为人类对生命意义、真理与理想的永恒追求,融合了启蒙思想与浪漫主义。

三、人物象征意义

  1. 浮士德:代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兼具矛盾性——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实践理想的渴望,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2. 靡非斯特:作为否定精神的化身,却以“作恶造善”推动浮士德的成长,反映辩证哲学思想。
  3. 玛甘泪:象征传统宗教束缚,与浮士德的自由探索形成对比。

四、文学价值

诗剧采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叙事手法,全篇12111行无连贯情节,仅以思想发展为线索。歌德耗时60年完成此作,被誉为“欧洲现代人的精神史诗”,对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潮影响深远。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情节或哲学隐喻,可参考、7、8的详细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士德》这个词形容或指代一种对权力、知识、荣誉等无止境追求的人,也可指代一个极其勤奋和积极进取的人。该词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氵”和“土”,笔画数目共计11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德国诗人歌德的戏剧作品《浮士德》。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和简体中没有区别。然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可能有一些差异。下面是一个例句: “他是一个浮士德型的人,永远追求着更高更大的目标。” 一些与《浮士德》相关的组词包括:浮士德主义、浮士德式、浮士德人等。同义词可能包括:求知欲强、有追求、任劳任怨;反义词可能包括:怠惰、满足、平庸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刘保健球不庭餐霞客昌炽槌琢春季春游次路搭耳帽彫云垩化罚不责众风疟風絃格林童话跪献横三竖四狟猪花月见鞍思马嗟诮悸骇记恨井坎金漆久续客传空舍清野窥破辣硬略通两脚书橱俪事马价珠梅实没下名倡明庶风呢喃细语贫气千秋节契末旗下麴禁蹂剔擅地山峰煽弄石菌顺涂廷尉评擿索头囟儿兦命位貌韦脂文身翦发五色云气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