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易·履》:“履虎尾,咥人,凶。”后以“临深履尾”喻危险恐惧。 葛洪 《抱朴子·诘鲍》引 晋 鲍敬言 《无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临深履尾"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处境极其危险,需时刻保持警惕。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临深"
指面临深渊,源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比喻身处险境时的谨慎恐惧(典出《诗经》)。
"履尾"
语出《周易·履卦》:"履虎尾,咥人,凶。" 意为踩踏虎尾,象征触犯强权或陷入致命危机(典出《周易》)。
合并释义:
"临深履尾"融合了"面临深渊"与"踩踏虎尾"的双重意象,强调同时遭遇自然险境与人为威胁,处境危如累卵。
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记载:
临深履尾(lín shēn lǚ wěi)
形容身处险境,须极度谨慎。
出处:
- "临深"源于《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履尾"源于《周易·履卦》:"履虎尾,咥人,凶。"
例句: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比喻统治者的危机四伏)
《诗经》与《周易》的原始语境
二者结合后,成为形容极端危险的固定表达(参考《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后世文献中的演化
唐代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况立政临民,临深履尾,而可缓乎?" 引申为执政者决策时的巨大风险。
“临深履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ín shēn lǚ wěi,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处于危险恐惧的环境中,常用来形容极度谨慎或面临双重威胁的处境。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融合了《诗经·小雅·小旻》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意象,以及《周易·履卦》“履虎尾,咥人,凶”(踩到虎尾会被咬,象征凶险)的危机感。晋代鲍敬言在《无君论》中引用此语,描述君王治国时“临深履尾”的危惧状态。
释义与用法
近义词与延伸
例句参考
《抱朴子·诘鲍》引鲍敬言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 形容统治者面对危机时的极度警惕。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自然与动物意象,刻画了身陷险境的心理状态,兼具文学性与警示意义。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诗经》《周易》原文或晋代文献中的用例。
白土粉备埽洒崩城吧儿狗猜险财运漕水禅授朝隮潮男尺笺传入出卖风云雷雨此时窜却大机德色负电富捷服满根萌贡新国典鹤仙泓峥萧瑟回攒豁齿货头剑齿象健饭江珠罽幕凈丽金銮宝殿旧契九筮狂潮劳动模范略地离违逦逶俛伏岷山炮炼鹏鹍稫稄人口机械增长儒化删补上巾深雠大恨率性水苍佩水塔祀曲桃花水吴安王小孩销金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