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oroughfare] 指四通八达的大路
(1).四通八达的大路。《列子·仲尼》:“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晋书·潘岳传》:“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謳吟乎圣世。” 唐 元稹 《哀病骢》诗:“曾听禁漏惊衙鼓,惯踏康衢怕小桥。”
(2).喻指显要的地位。犹言要路。 清 侯方域 《赠彭子序》:“以视 马周 、 张齐贤 ,起身布衣,应运倏忽,岂不附景命,陟康衢,磊落光明,居然以得位行志大丈夫哉!”
(3).称颂盛世之歌。 清 赵翼 《儿辈劝以拙集付梓》诗:“敢追 汉 殿凌云赋,聊附康衢击壤吟。”参见“ 康衢謡 ”。
(4).喻指贤才未遇时所唱之歌。
“康衢”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āng qú(注音:ㄎㄤ ㄑㄩˊ),其核心含义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即“康庄大道”。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意义
指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例如《列子·仲尼》记载:“尧乃微服,游于康衢”,描述尧帝便装出行于大路的情景。
根据《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可见“康衢”本义与古代道路等级划分相关。
文学化表达
常用于诗词或文言文中,如《晋书·潘岳传》提到:“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借大路象征盛世景象。
显要地位的象征
清代侯方域在《赠彭子序》中以“陟康衢”比喻贤才跻身显赫之位。
称颂盛世的意象
如赵翼诗句“康衢击壤吟”,借用“康衢”代指太平盛世之歌谣。
现代汉语中,“康衢”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如地名、文学作品等,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该词以“大路”为本义,兼具历史典故与文学比喻色彩,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列子》《晋书》等古籍。
按理白汉稻备火崩泻鳖裙长世磢石穿执打毛衣丢卦渡济发孽反应器風蝕覆窟倾巢浮滥干栏供呈工业生产体系涵涵赫爔宏议奬育监摄记持节序金铣棘手絶灭刻纳咳唾兰新铁路劳爱棱叠炼度貍奴録牒落土茅斋没成儿棉甲明查暗访攀望丕丕牵牵扯扯齐徒荣光色身伤人烧薙沈鸷撕罗贪荣慕利铁稳五斗解酲吾家先生五射显贵险刻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