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历的意思、拨历的详细解释
拨历的解释
明 制,把国子监监生分拨各政府部门充历事生进行实习。《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殷盛 ﹞当初与 可成 同坐监,同拨歷的,近选得 浙江 按察使经歷。”《明史·谢铎传》:“上言六事,曰择师儒,慎科贡,正祀典,广载籍,復会饌,均拨歷。”
词语分解
- 拨的解释 拨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治理:拨乱反正。 掉转:拨转马头。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
- 历的解释 历 (歷曆) ì 经过:经历。来历。阅历。历尽甘苦。 经过了的:历程。历代。历史。历来。 遍、完全:历览。历数(?)。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 笔画数:; 部首:厂;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拨历”是明代的一种教育及官员选拔制度,具体指将国子监的监生分派到各政府部门进行实习。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拨历”即“分拨历事”,是明代国子监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监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被分配到中央或地方衙门担任“历事生”,通过参与实际政务积累经验,为后续正式任职做准备。
2.历史背景与实施方式
- 制度依据:该制度载于《明史·谢铎传》,目的是通过实践提升监生的行政能力,避免“纸上谈兵”。
- 选拔流程:监生需通过考核后,由吏部统一分配至六部、都察院等部门实习,表现优异者可优先授官。
3.相关文献记载
- 《警世通言》中提到官员殷盛“与可成同坐监,同拨历”,说明此制度在明代社会具有一定普遍性。
- 《明史》记载谢铎曾提议“均拨历”,反映制度实施中可能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
4.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拨历”解释为“翻阅历史资料”,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解。主流观点仍以明代监生实习制度为准。
“拨历”是明代特有的官员培养制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其内涵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需与字面义或现代引申义区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拨历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根据历法进行计算或安排。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手部偏旁“扌”,右边是日字头部偏旁“曰”。拨历的笔画总共有八画。该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是在古时候的字形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虽然在繁体字中有细微的差别,但整体还是保持了原始的形态。在古代,拨历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扌和曰的结构。一个例句可以是:“我们要根据拨历来确定会议的日期。” 有关拨历的组词包括拨动、拨号、拨动、拨掉等。拨动和拨号与拨历的含义紧密相关,反映了根据特定的时间或顺序进行操作的意思。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