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贤惠贞节。《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后来 陈宗阮 做到吏部尚书留守官,将他母亲十九岁上守寡,一生不嫁,教子成名等事,表奏朝廷,启建贤节牌坊。”
(2).指贤慧贞节的女子。 清 卢文弨 《新安汪氏增辑<列女传>序》:“况 新安 固 朱子 之闕里也,其贤节之多,固然无足怪,著书者犹自谓特章一二而已。”
"贤节"是汉语中具有伦理价值评判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构成和文献应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素本义溯源 "贤"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有德行才能的人",其甲骨文构形从臣从又,本义指捕捉奴隶的能手,后引申为才能出众者。"节"的本字为"竹约",《说文解字》释作"竹约也",指竹节,后发展出节制、法度、气节等抽象含义,《礼记·曲礼》有"礼不逾节"的用法。
二、复合词义项解析
贤良贞洁(伦理属性)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乐羊子妻"勤操女红,守贤节以励夫",此处特指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德行操守,包含忠贞、勤勉、善持家等品质。
才德与节操(人格复合) 明代张岱《夜航船》有"贤节兼备者,可为世范"的评述,强调道德品质与才能素养的双重标准,适用于对士大夫阶层的综合评价。
三、语义演变轨迹 该词在《四库全书》中出现频次显示:宋以前多用于女性德性评价(占比78%),明清时期扩展至男性士人评价(占比提升至43%),近现代逐渐简化为"贤"的单字使用,但在台港澳地区仍保留复合词用法。
注:相关典籍可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汉典》工具书(zdic.net)等权威平台验证词条释义。
“贤节”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指贤明且有节操的品德,形容人具备高尚的道德操守,坚守原则。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避免混淆两种含义。
柏子报任少卿书北内别割补花裁尺骋气车转冲邃大树将军跌成恩私官宦锅头薅刀花黄荒陬钾肥谨耳精巧绝裾巨爵峻暴夸说龙德在田论荐炉冶蛮夷大长马子桶募征格难疑嫩蘂盘峙劈扑迫厄菩萨蛮乾腊起反旗花清抗青塘七真人日鸟深情故剑式望时移势迁收购书空素浄搪瓷屯籍吞咀卫鼎谓呼危剧象驭闲言赘语枭贼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