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敷施的意思、敷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敷施的解释

犹布施。《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孔 传:“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布施政教,使九德之人皆用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敷施,汉语书面语词汇,指广泛施行、普遍实施的行为状态。《尚书·皋陶谟》最早记载:“翕受敷施,九德咸事”,此处的“敷施”指君王对德政的全面推行。该词由“敷”(意为铺开、遍布)与“施”(意为实行、给予)两个语素构成并列式复合词,强调动作的周遍性与系统性。

从语义演变看,敷施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政治治理领域。如宋代王应麟《玉海》载:“敷施俊乂,旁招后彦”,特指对贤能之士的广泛任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扩展至政策落实、技术应用等场景,例如“新规敷施于四海”“科技敷施惠及民生”等表述。

权威词典释义可参考:

  1. 《汉语大词典》释为“谓普遍施行”(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 《辞源》解作“广布实施”(中华书局,2015年修订本)
  3. 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标注为“敷,布也;施,行也。敷施即布行”(中华民国教育部网站)

网络扩展解释

“敷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1. 核心含义
    “敷施”意为布施、实施,多指政治教化或德行的广泛推行。该词源自《尚书·皋陶谟》中的“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孔传解释为“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布施政教”。

  2. 字义分解

    • 敷:有“展开、铺开”“足够”等含义(如“敷陈”“入不敷出”)。
    • 施:指“施行、给予”(如“施政”“施与”)。

二、文学与历史用例

  1. 古代典籍
    在《尚书》中,“敷施”强调统治者对德政的推行。例如:“敷施当宜”(唐代牛僧孺诗)、“仁恩遍敷施”(明代孙承恩诗)等,均体现广泛实施的概念。

  2. 扩展语境
    宋代丘葵的诗句“是谁借得三春力,为我敷施十月中”,将“敷施”引申为自然力量的广泛作用。

三、总结

“敷施”是一个兼具政治与文学色彩的词汇,既用于描述政教措施的推行,也可比喻自然或人为力量的广泛实施。其权威释义可参考《尚书》及《国语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仙人班贡冰期不经之谈茶房长调陈谢宸垣赤疫春秋鼎盛此发彼应翠粒措心积虑导誉登誉顿勿讹伪梵亚林肥肉凤婿公台乖盾借账疾枯积习难改蠲除坎懔狂呓寥纠撩舍里宰谩天昧地麻蝇拂模写偏疼千条万绪请调青琅玕轻趫穷俭期日启手足扫脸社稷坛史汉思意松毬素望苔网讨雠通谕屯居兔魄为薪文林郎下大夫像模像样笑貌霞堂谐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