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台的意思、公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台的解释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后汉书·胡广传》:“﹝ 广 ﹞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礼任甚优。” 唐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 。”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竇仪 自 周朝 以来,负文章识度,有望於时,搢绅许以庙廊之器, 仪 因以公台自许,急於大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贿赂苞苴,盈於私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

  1. 指三公之位或三公的官署

    这是"公台"最核心的本义。"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具体所指历代略有不同(如周代的太师、太傅、太保;西汉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以后的太尉、司徒、司空等)。"台"指官署、衙署。因此,"公台"即指三公处理政务的官署,后也直接代指三公的职位或尊称担任三公的高官。《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均收录此义项。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用作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由"三公之位"引申,"公台"也成为一种对位高权重官员(不一定严格限定为三公)的敬称,类似于"阁下"、"明公"。这在古代文献和书信中常见。来源:《中国官制大辞典》(俞鹿年编著)。

  3. 特指历史人物陈宫

    在三国历史中,"公台"是吕布重要谋士陈宫的表字(陈宫,字公台)。因此,在涉及三国历史的语境下,"公台"特指陈宫其人。来源:《三国志》(陈寿撰)、《后汉书》(范晔撰)等史书及人物传记类工具书。

总结来说,"公台"一词的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官制,指代最高级别的官职或官署,并由此衍生出对高官的尊称用法。在特定历史语境(三国)下,则专指陈宫。

网络扩展解释

“公台”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核心释义(高权威性来源)

  1. 官职代称
    指代“三公”之位或泛指高级官职。古代用“三台星”(天文学中的三颗星)象征“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因此“公台”成为高官的代称。
    • 文献例证:
      《后汉书·胡广传》记载:“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
      唐代姚合的诗句:“早以公台命卓侯。”()

二、其他释义辨析

  1. 误用或延伸义
    部分资料(如、6)将“公台”拆解为“公开谈论的场合”,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或引申用法。需注意:古代语境中“公台”极少用于此义。

三、补充说明

总结建议

如需引用,建议优先采用“三公或高官”的释义,并参考《后汉书》等权威文献()。其他解释需谨慎验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弱无断把脉被卧卜岁残滓曹辈偿还长俊车担程功牀栏的这典雅东观续史东墙短不了芳声怪咤孤怀海角天涯寒厅角子门计斗负才解典库惊雷惊鲵金华夫人击石弹丝眷怀科柏朗然劳竭脸孔连琐骊姬龙鹄卤簿使伦鉴緑珠坠楼蛮云瘴雨马上公谬想眯语捻钱派索砏汃情海穷玄七志趋之若骛骚牯扫帚神筭首虏率刷丝砚甜水屯悴瓦釜文履霞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