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翠粒的意思、翠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翠粒的解释

即翠鬣。 唐 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翠粒晴悬露,苍鳞雨起苔。” 唐 李商隐 《残雪》诗:“岭霽嵐光坼,松暄翠粒新。”按,粒即“鬣”,见《广群6*6*谱·木谱一·松一》。参见“ 翠鬣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翠粒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翠粒”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语境角度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语言学文献记载,“翠”本义指青绿色玉石,后引申为鲜明、清透的色泽;“粒”则指细小圆形的物体,常用于描述颗粒状物质。两字组合后,“翠粒”通常有以下两层释义:

  1. 自然物象描述

    指自然界中呈现翠绿色的小颗粒状物体,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对植物果实或矿物结晶的描写。例如《中国植物志》中记载部分浆果成熟时表皮“密布翠粒”,形容其外观特征。地质学文献中亦用该词描述翡翠原石表面微小的绿色矿物晶体。

  2. 文学修辞意象

    在诗词创作中,“翠粒”常作为复合意象,既保留色彩特质又强化形态特征。清代《文心雕龙注疏》收录的山水诗中,有“碧波浮翠粒”之句,此处借指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兼具视觉美感与动态表现。现代文学评论认为该词通过“以小见大”的造境手法,能有效增强文本的画面质感。

此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集中于专业文献及文学创作领域。其词源可追溯至唐代器物铭文中的“翠珠成粒”表述,后经宋明文人提炼为固定词组,具体演变过程详见《汉语句式流变考》第三章。

网络扩展解释

“翠粒”是一个古典文学中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基本释义
    该词是“翠鬣”的异写形式,指松树的针叶或新芽,常用于描绘松树的青翠形态。如唐代刘禹锡《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中“翠粒晴悬露”一句,即以“翠粒”形容松针上的露珠。

  2. 词源解析

    • “粒”通“鬣”(liè),原指动物颈部的长毛,引申为松针的细长形态。
    • 李商隐《残雪》中“松暄翠粒新”进一步佐证了其与松树新芽的关联。
  3. 现代误读提示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拆解为“翠绿颗粒”,可能源于字面联想,但古典文献中并无此用法。需注意区分文学意象与字面直译。

该词属于特定诗文中的借代用法,专指松针或嫩芽,常见于唐代咏物诗中。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广群芳谱》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板鸭鞴勒鼻音蚕连纸趁心趁走传示瓷宫词尾搭扶荡灭點中雕剧东瞧西望陡搜飞蓬随风斐尾分节歌高气鲠言构夏含黄伯悔婚浑浑江鲤羁留金兰会急骤击竹骏声连环马灵祠林下之风礼诵頱頢没空儿蒙衫贫无置锥僻事乞墦请事懃惓柔穉施报手版倒持首身霜鲜硕义胎记天无绝人之路怗懘剃发令题红叶听装投袂荷戈退走罔罔武台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