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识的意思、符识的详细解释
符识的解释
犹符记。 寄生 《革命今势论》:“故薙髮令下,死者数千……至於断头捐躯而莫悔,盖欲貽示后人,以当符识。”
词语分解
- 符的解释 符 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
- 识的解释 识 (識) í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刵 )。识途老马。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识 (識) ì 记住:博闻强识。 标志,记号。 笔画数:;
专业解析
“符识”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汉字“符”和“识”的本义及组合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文字学著作的解释,其详细意思如下:
-
基本含义与词性:
“符识”是一个名词。它指的是符契、记号或标记。在古代,“符”常指作为凭证的信物(如兵符、符节),上面刻有文字或图案,剖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识”在这里读作zhì,是“誌”的古字或通假字,意为标记、记号、标志。因此,“符识”合起来就是指用作凭证、标识或记认的符号、印记或信物。
-
字源与构词:
- 符: 《说文解字》释为“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本义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或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多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有文字,分成两半,以验真假。引申为标记、符号、征兆等义。
- 识 (zhì): 《说文解字》释为“常也。一曰知也。” 但表示“标记”义时,是“誌”的本字或通假。《玉篇·言部》:“誌,记也。”《集韵·志韵》:“誌,或作识。” 所以“识 (zhì)”在此明确表示记号、标志的意思。
- 组合: “符识”属于联合式合成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语素“符”(凭证、标记)和“识 (zhì)”(记号、标志)并列组合而成,核心意义集中在“标记、凭证”上。
-
具体释义:
综合以上,“符识”指:
- 用作验证、凭信或标识的图形、文字或物品。
- 相当于符契、印记、记号、标志。
- 强调其作为辨识、验证或记录依据的功能。
-
例证与用法:
虽然“符识”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但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可见。其意义与更常见的“符契”、“印记”、“标记”相近。例如,可以想象在描述古代契约、文书或器物上的验证符号时使用。
“符识” (fú zhì) 是一个古汉语名词,意指用作凭信、验证或标识的符契、记号或标记。它由表示凭证的“符”和表示记号的“识 (zhì)”联合构成,核心含义是指一种具有辨识、验证功能的符号或印记。
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符”、“识 (zhì)”及“符识”词条的解释。
- 字源分析参考《说文解字》(许慎)、《玉篇》(顾野王)、《集韵》(丁度等)等传统字书韵书。
- 现代汉语词性及构词法分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符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上下文和来源不同,存在两种主要解释:
一、作为“符记”的含义(主流解释)
指符号、标记或特定凭证,常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
- 字义分解:
- 符:指符节、符号,或表示符合、一致(如“虎符”“音符”)。
- 识:指辨别、认知(如“识辨”“识破”)。
- 文献例证:
如《革命今势论》中提到“以当符识”,意为用符记作为凭证或标记。
二、作为成语的延伸含义(较少见)
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强调“认识准确、判断符合实际”,但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出现。
使用场景
- 历史/文学:描述古代符节、标记(如兵符、护身符)。
- 哲学/逻辑:若按成语解释,可表示认知与事实的一致性。需注意语境支持。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例证或更多词汇解析,可参考来源网页(如、5)。
别人正在浏览...
摆门面百衲衣保惠保育院辩口兵戈扰攘不仁不义仓头草根察书成速齿剑磁场店舍敌地鼎食鼎兴軃神放迁旛旟昲悦斧节哽塞谷变后案后枕骨会派火维兼倍渐丁捡挍进呈惊闺拘确寇烽灵真沦陷脉礼慢憧猛割丁密密稠稠末大拍板披缁削发谴域轻逸秋兔毫森映韶武盛族庶常送茶髫鬌瓦解土崩五蠹县考先正虓雄西鄙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