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庶常的意思、庶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庶常的解释

《书·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周秉钧 易解:“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 明 置庶吉士,取义于此。 清 因以“庶常”为庶吉士的代称。《清史稿·选举志三》:“庶吉士之选无定额……五年,詔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参见“ 庶吉士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庶常是明清时期对翰林院庶吉士的别称,特指通过科举选拔进入翰林院见习的精英人才。该词源于《尚书·周书》"庶常吉士",本义为"众多贤能之士",后成为庶吉士的专称。其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源与制度渊源

"庶常"最早见于《尚书·周书·立政》篇:"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众多贤能的官员,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指代德才兼备的官员群体。明清时期借指翰林院庶吉士,即进士中选拔的储备人才。

来源:《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


二、明清科举制度中的具体职能

  1. 选拔机制

    新科进士需通过"朝考"(殿试后的加试),优者授庶吉士衔,入翰林院庶常馆进修,称"点翰林"。

    来源:《明史·选举志》《清史稿·职官志》。

  2. 培养目标

    庶吉士在馆学习三年,由资深翰林教习经史、公文写作,期满考核后授实职(如编修、御史等),优异者可入内阁,故有"储相"之称。

    来源:《翰林记》(明·黄佐)。


三、社会地位与文化象征

庶吉士作为科举顶级人才,代表士人阶层最高荣誉。清代学者赵翼称:"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陔余丛考》),凸显庶常的政治与文化权威性。

来源:《陔余丛考》(清·赵翼)。


四、文学用例佐证

《红楼梦》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提及"庶常吉士",反映其社会认知度:"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且这贾氏夫人未出阁时,亦是金陵名宦之女……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方,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且这贾氏夫人未出阁时,亦是金陵名宦之女……"

来源:《红楼梦》(清·曹雪芹)。


五、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庶常"偶用于比喻某领域后备精英,但主要作为历史术语保留于文献研究。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庶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

  1. 基本含义(源自)
    由“庶”(普通、一般)和“常”(持续、不变)组合而成,表示平凡、普通的事物或状态,与“特殊、异常”相对。例如:“生活中庶常之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历史官职代称(源自)
    在明清时期,“庶常”特指庶吉士,是翰林院内的短期官职。该词源自《尚书·立政》中“庶常吉士”,意为众多贤能之士。清代通过科举选拔优秀进士进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三年后考核优异者可授实职。例如《清史稿》记载:“诏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奥援霸短边峤边需常官长率辰居敕力揣测创出怆天呼地蹙蹙靡骋打靶场帝虎斗箕断阻惇谨翻覆伏寇归市和文后阁后梁曶霍慧眼识英雄呼嗟节侠积久金豆憬憧禁阍军界居之不疑克灭鲙缕利嗖眉言内机内族跑光抛堶麒麟雏锓画却罢确固日禁入梅散花人食少事繁时揖顺游特奏名条辩铁如意晚节不保跣剥先花后果消化卸任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