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给札的意思、给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给札的解释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蜀 人 杨得意 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马相如 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后因谓朝廷对文士的特殊礼遇为“给札”。 宋 曾巩 《回许安世谢馆职启》:“天衢寝亨,时望攸属。遂膺给札之召,来賁登瀛之游。”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和实之》词之三:“有谁怜、给札老 相如 ,家徒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给札”一词源于古代文献典故,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源背景

该词最早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的事件:汉武帝读《子虚赋》后召见司马相如,命尚书提供书写工具()。具体场景中:

二、本义解析

字面意义为「提供书写简牍」,实际引申为:

  1. 特殊礼遇:朝廷对杰出文士的优待政策
  2. 创作支持:为文人提供物质条件完成创作
  3. 身份象征:标志文人获得官方认可

三、历史发展

该典故成为古代文坛经典范例,如宋代曾巩等文人在诗文中引用此典(),后世多用于形容君主礼贤下士、重视文教的行为。

四、读音说明

「札」正确读音为zhá(),注意与形近字「扎」区分。该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牒也」,段玉裁注强调其「木片之薄者」的材质特征。

建议对古文词汇感兴趣者,可参考《汉书·艺文志》中关于汉代文书制度的记载,了解古代文献载体的演变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给札(gěi zhá)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给”和“札”两个字组成。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给:由“纟”(纤维)和“口”(口腔)组成,总共6个笔画; - 札:由“木”(木材)和“力”(力量)组成,总共5个笔画。 2. 来源: 给札在古代用法中指的是一种给付凭证或文书,用于确认或证明某种交易或关系的产生。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常常用来表示给付款项的意思。 3. 繁体: 給札(gěi zhá)。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给札的写法和现代相比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总的来说,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5. 例句: - 我需要一张给札来确认你的付款。 - 他拿出一张给札,证明了他已经付款。 - 给札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文书。 6. 组词: - 给付(gěi fù):支付或交付给某人。 - 给予(gěi yǔ):赐予或提供给某人。 - 给力(gěi lì):表示某事物很好、有力量。 7. 近义词: 付款凭证、支付证明、款项证明。 8. 反义词: 收款凭证、收款证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