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田的意思、藉田的详细解释
藉田的解释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藉,通“ 籍 ”。《汉书·文帝纪》:“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三国 魏 曹植 《藉田说》之一:“春耕於藉田,郎中令侍寡人焉。”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四:“苍龙掛闕农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
词语分解
- 藉的解释 藉 è 垫在下面的东西。 衬垫:枕藉。 同“借”③④。 抚慰:慰藉。 含蓄:蕴藉。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 í 践踏,凌辱:“人皆藉吾弟”。
- 田的解释 田 á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古同“畋”,打猎。 古同“佃”,耕作。 姓。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藉田”是中国古代一种与农业相关的礼仪制度,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藉田(亦作“籍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公田,其收获物归统治者所有。每逢春耕前,统治者会亲自执耒耜在田地上象征性耕作,称为“藉礼”,以表达对农业的重视。
2.历史与起源
- 周代制度:藉田最早见于周代,属于村社土地制度的一部分。公田由民力耕种,产物归天子、诸侯等采邑主;份地则由农民自种自收。
- 礼仪性质:统治者“亲耕”仅为形式,实际耕作由民众完成,但这一仪式被赋予“以农为本”的政治象征意义。
3.后世演变
- 汉代延续:汉文帝曾下诏恢复藉田,并亲自主持耕作,以巩固农业基础。
- 清代推广:清代将藉田制度扩展到全国,各州县设先农坛和藉田,由地方官主持礼仪,但实际意义进一步弱化。
4.文献记载
- 《汉书·文帝纪》记载:“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 曹植《藉田说》、苏轼诗词中均有提及,反映其文化影响。
5.通假与别称
“藉”通“籍”,故文献中常写作“籍田”。此外,也称“耕田”,均指向同一制度。
藉田既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统治者“重农”理念的仪式化表达,贯穿周代至清代,兼具实用与象征双重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藉田》这个词是指在田地上种植庄稼之前的措施。它的常用拆分部首是草和田,总计五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藉田」。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藉田」以独特的形状和结构来表示。下面是几个例句:
1. 实施藉田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方式。
2. 这块空地需要先进行藉田工作,才能种植作物。
3. 农民们依靠藉田来确保庄稼的健康生长。
关于组词,可以将「藉田」与其他词汇结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藉田术(种植技巧)和藉田工(从事藉田工作的人)。
与「藉田」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种田、耕作、耕田等,它们都强调了种植庄稼的行为。
反义词可以选择一些与种植庄稼相反的词语,例如:放荒、废弃、荒地等,它们表示土地未被利用或长期不种植的状态。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闇短百罗本由筚路秉牍躃足伯忽舶来不小可长图齿更穿窬之盗待信澄沙汰砾二变伏局敷浅抚台夫余蚼蠋灌流海产皓荡昏猜佳茗箭楼奸言谏争解券解下刻本恐慎闚伺枯颗了望军龙虎气罗睺面积脑瓜子欧风拍落托碰手暴衣恰如其分弃旧怜新清灵灵乞援赛娘煞时间蛇鼠首足异处树莓书业汤散桃花心木田鸡礮握管怀铅五口通商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