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城砦的意思、城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城砦的解释

即城柴。《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蛮上》:“ 辰州 溪洞都指挥使 魏进武 ,率 山猺 数百人数寇城砦,朝廷不欲发兵穷讨,乃降詔招諭。”《明史·项忠传》:“山上有城砦,四面峭壁,中凿五石井以贮水,惟一径可缘而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城砦(chéng zhà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古代军事防御建筑

    指兼具城墙与营寨功能的军事堡垒,多建于险要地势。《汉语大词典》明确将其定义为“军事上防守用的堡垒或栅栏”,强调其防御属性。

    结构特征:

    • “城”指夯土或砖石构筑的围墙;
    • “砦”同“寨”,指以木栅、壕沟加固的驻兵营地,二者结合形成复合工事。
  2. 战略要地标识

    常见于边疆或交通隘口,如汉代“函谷关城砦”、明代“辽东边墙城砦群”,兼具瞭望、驻军、物资储备功能(《中国军事通史·卷三》)。


二、分义项说明

  1. 狭义指实体建筑

    如《后汉书·臧宫传》载:“筑城砦于涪水”,指具体防御工事。

  2. 广义象征军事据点

    引申为区域控制中心,如“陇西城砦”代指古代河西走廊军事枢纽(《中国古代地理志》)。


三、现代使用场景


四、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第2册,页981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砦"字条
  3.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防御工事"章节
  4. 国家文物局《中国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秦汉卷》(2019)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信息供学术查证使用。现代研究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收录《后汉书》等原典)。

网络扩展解释

“城砦”(chéng zhài)是古代军事防御建筑,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设有防御工事的据点或堡垒,多建于险要地形(如山顶、关隘),常包含围墙、瞭望塔等设施,用于驻军和防御。

  2. 历史文献例证

    • 《宋史·蛮夷传》提到“寇城砦”,反映其军事防御功能。
    • 《明史·项忠传》描述城砦“四面峭壁,唯一径可上”,说明其易守难攻的特点。
  3. 与“城堞”的区分

    • 城堞(chéng dié):专指城墙上的矮墙(女墙),用于掩护守军()。
    • 城砦:规模更大,是独立防御据点,通常包含城墙、驻军营地等整体设施。

扩展说明

“砦”通“寨”,可指木栅、石垒等简易工事,常见于边疆或山区。例如明代为抵御外敌,在长城沿线修筑多处城砦,兼具警戒和作战功能。

别人正在浏览...

谙识爆发变星博塞帗舞常路炒货笞扑胆落到任规儿时二线饭钵返初服放映机凤头冠瓜分观貌察色鼓勇海心曷旦魂不守宅昏翳讲物金玦衣厖谨毛失貌金声矜忤鸡生鹅斗角抵社刊贴袴衩哰哰鍊饰辽海故家庐陵麻溜明廉暗察泥弓滂注蓬转偏航俏簇桥是桥,路是路清级亲热任石乳溜潲桶神采奕然石铠十七字诗适軄水牛飧泄沓飒同风偷耳魏紫姚黄险道神削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