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綝纚的意思、綝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綝纚的解释

(1).衣裳、毛羽下垂貌。《楚辞·王褒<九怀·通路>》:“舒佩兮綝纚,竦余剑兮千将。” 洪兴祖 补注:“綝,林、森二音。纚,力知、所宜二切。衣裳毛羽垂貌。”

(2).盛装貌。《后汉书·张衡传》:“冠咢咢其映盖兮,佩綝纚以煇煌。” 李贤 注:“綝音林,纚音离,盛貌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綝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形容特定状态或形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并结合权威文献进行说明:


一、基本释义

綝纚(读音:chēn lí)

指佩饰等物下垂、连绵不断的样子,常用于描写古代服饰、玉佩或旌旗等装饰物繁盛下垂的形态。


二、文献出处与用例

  1. 《楚辞》中的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涉江》: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东汉王逸注:“綝纚,盛饰貌”,指玉佩、衣饰下垂繁盛之状。

  2. 《汉书》与《文选》的引用

    • 《汉书·扬雄传》载《甘泉赋》:

      “驷苍螭兮六素虬,蠖略蕤绥,漓虖幓纚。”

      唐代颜师古注:“纚,连属下垂之貌”,与“綝纚”义近。

    • 张衡《思玄赋》(收录于《文选》):

      “冠咢咢其映盖兮,佩綝纚以煇煌。”

      此处直接以“綝纚”形容玉佩垂挂闪烁之态。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佩物下垂貌。亦泛指盛多、连续貌。”并引《楚辞》及王逸注为证。

  2. 《故训汇纂》

    综合清代学者考据,指出“綝纚”为叠韵联绵词,表“垂饰摇曳连绵”之义。


四、语义演变与关联词


五、总结

“綝纚”是形容佩饰、旌旗等物下垂连绵的叠韵词,承载古代服饰文化与文学审美,核心义为繁盛下垂的视觉动态。其权威释义立足于《楚辞》《汉书》等经典文献及历代注疏,属汉语词汇中的典雅遗存。


参考资料:

  1. 《楚辞补注》(中华书局)
  2. 《汉书·扬雄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文选·张衡〈思玄赋〉》(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綝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两个绞丝旁(糹)的汉字组成,多用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根据字源和构词分析,其含义可拆解如下:


  1. 本义与丝织品相关,可指:

    • 丝线或织物下垂、整齐排列的样貌;
    • 引申为“止息”“整理”,如《说文解字》中提及“綝,止也”,可能与整理丝线的动作有关。

  2. 含义较广,包括:

    • 连续不断的样子(如“纚属不绝”);
    • 系冠或束发的丝带(古代礼仪用具);
    • 丝帛飘动的飘逸感,或绳索的延展状态。

组合词“綝纚”的释义:
多形容丝织物、丝带等垂落、绵延不绝的形态,或借喻文辞、韵律的流畅连贯。例如,可描述古代服饰的华丽垂坠感,或诗文结构的工整绵密。

由于该词罕见且无明确文献例证,以上为基于字源和语境的推测。若需精准释义,建议查阅《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等专业辞书,或结合具体出处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不怀步履维艰长生板城南旧事纯素黨課吊扇堵塞籓羝风管斧头抚喻港务歌剧故宫禾黍桂阃鬼婆骨在韩湘子忌嫉惊跳进如金砚军身柯半宽绰宽垲牢守连屋历下亭龙唇帽舌闷声不响耐痛内视抛废前度峭特切错穷寇勿迫七字劝教饶乏热敷忍殿三百篇素膳速写画饕贪腾踏田胡跳迸挺穟退落枉志晩间呜咽响赴鲜鱼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