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后因以“石浮”喻是非颠倒。 清 钱谦益 《再次敬仲韵》之七:“ 邹阳 下狱悲金鑠, 陆贾 逢时嘆石浮。”
“石浮”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是非颠倒”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石浮”出自汉代陆贾的《新语·辨惑》,原文提到:“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这里的“浮石沉木”本指石头漂浮、木头沉底的反常现象,后引申为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比喻义。
衍生用法
清代钱谦益在诗作《再次敬仲韵》中曾用“石浮”表达对时局的感慨:“邹阳下狱悲金鑠,陆贾逢时嘆石浮。”,进一步强化了该词对现实不公的批判色彩。
少数资料(如)提到“石浮”可形容“事物状态不牢固”,但此解释未见于主流典籍,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建议以传统文献的“是非颠倒”为核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语》原文或《钱谦益诗集》。
石浮(shí f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石(dàn)浮(fú)。石字的部首是石,总共有5笔的笔画;浮字的部首是水,总共有10笔的笔画。
来源:石浮一词来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它指的是一种在石头上雕刻的艺术形式。石浮常常出现在寺庙的壁画、石刻和亭台上。自古以来,石浮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和审美观念。
繁体:石浮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石浮」。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石浮这个词在古代经典文献中的写法多样,如《诗经》记载的写作「石隗」、《淮南子》中记载的写作「浮石」等。
例句:在这个古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石浮艺术。
组词:石刻、浮雕、石雕等
近义词:浮雕、石刻、石雕
反义词:平面、壁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