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疾状的意思、疾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疾状的解释

症状。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僕初到 潯阳 时,有 熊孺登 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疾状"在汉语词典中属于复合词结构,由"疾"(疾病)和"状"(状态)组合而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该词特指疾病表现出的具体形态或发展特征,尤其强调疾病在患者身上呈现的客观病理指征。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黄帝内经·素问》最早提出"疾之形"的概念,指代疾病的外显表征。至东汉时期,《说文解字》将"状"定义为"犬形也",后引申为事物呈现的形态特征。这两个语素的结合,体现了中医学"司外揣内"的诊断思想。

现代医学应用中,该术语常与"症状"形成语义互补:前者侧重医生观察到的客观体征(如皮疹、肿块),后者偏重患者主观感受(如疼痛、眩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诊疗术语》规范,完整的疾状描述应包括发病部位、形态特征、持续时间等核心要素。

网络扩展解释

“疾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疾病表现或症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疾状”指疾病的外在表现或症状。例如唐代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中写道:“上报疾状,次叙病心”,此处“疾状”即指疾病的症状。

  2. 字义分解

    • 疾:原指疾病(如“积劳成疾”),引申为痛苦、急速(如“疾风”)。
    • 状:指形态或情况(如“奇形怪状”“病状”),也可作动词表示陈述(如“状其事”)。
  3. 历史用法与现代关联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症状”一词。例如唐代通过“疾状”描述病情,而如今医学语境下则使用“临床表现”“体征”等术语。

  4. 相关文献
    白居易的书信是典型用例,通过“疾状”概括病症,再进一步探讨病因和情感,体现了古代医文结合的特点。

“疾状”属于古汉语表达,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古典医学时仍有参考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哀喜交并暗心棓喝办学抱珥北货奔飇笔头儿不果察访舂常怠斁澹泊道岔谍间隄山东倒西欹斗擞笃密飞遯蜂巢覆本趺迹弓鞬过屠门而大嚼颔颏闳骏华省肩夫金盘陀榘范均齐髡跣浪荡灯朗然冷酷无情良晤令出如山栗芋庐宇迈当攀奉迁就青廓琼管穷敛秋曹泉薮三棒鼓折蹬神构庶常肆察蛙皷亡归未名雾集云合乡书难寄先景小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