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4-1958)京剧演员。原名承麟,曾名艳秋,号玉霜,生于北京。满族。六岁学艺,演青衣。曾拜梅兰芳为师,又受教于王瑶卿,形成低回婉转的唱腔和形神兼备的表演风格,世称“程派”。代表剧目有《窦娥冤》、《荒山泪》、《锁麟囊》等。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是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创始人,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生平背景 原名承麟,满族正黄旗人,后改汉姓程。6岁拜师学艺,初习武生后改青衣。幼年家贫,曾因倒嗓(声带受损)险遭演艺生涯中断,后得罗瘿公资助解除师徒契约。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
二、艺术成就
三、代表剧目
四、文化贡献 著有《程砚秋文集》,系统阐述戏曲表演理论;整理出版《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为后世保留珍贵艺术遗产。1932年赴欧洲考察戏剧,推动中西戏剧交流。
注:关于出生日期存在1904年1月1日(极高权威网页)与1904年12月20日(中等权威网页)两种记载,本文采纳中国戏曲学界普遍认定的1月1日说。
程砚秋(chéng yàn qiū)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组,包含三个字。下面将为您解析其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形、古时汉字写法、例句,并提供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程砚秋指的是一个姓程的人在秋天使用砚台。它是一个具体的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人物使用砚台进行书写的场景。
程(chéng):由“禾”和“呈”组成,是一个六笔字,其中“禾”是部首,读音为hé,表示与植物有关。
砚(yàn):由“石”和“彦”组成,是一个八笔字,其中“石”是部首,读音为shí,表示与石头有关。
秋(qiū):由“禾”和“火”组成,是一个九笔字,其中“禾”是部首,读音为qiū,表示与季节秋天有关。
程砚秋的来源较为明确,是根据人们对使用砚台的习惯和喜爱秋天的描述而形成的。
程砚秋的繁体字形为:程硯秋。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程、砚、秋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整体上的组合和意义没有发生变化。
他在秋天的清晨,用着一方程砚秋,沉思着写下了自己的心情。
程砚秋可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程度(chéngdù)- 程序(chéngxù)- 硯台(yàntái)- 秋天(qiūtiān)等。
近义词:砚台(yàntái)- 砚池(yànchí)- 砚滁(yànchú)。
反义词:春瓯(chūnōu)- 夏铜(xiàtóng)- 冬官(dōngguān)。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