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役的意思、董役的详细解释
董役的解释
(1).监督劳作。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中:“ 丁 之董役也,昼夜不息,每画一拱,燃蜡炬一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汪端明》:“时 德寿宫 建房廊於市廛,董役者不识事体,凡门闔輒题 德寿宫 字,下至委巷厕溷皆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梁廷栋传》:“建恩洲社学以振文风,董役劝捐,不辞劳瘁。”
(2).正其事理。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文者,表而已矣, 三代 之采物也;辞者,所以董役, 秦 汉 之训詔也。”
词语分解
- 董的解释 董 ǒ 监督管理:董统。董督。董正(督察纠正)。董理。董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董其成。 正:“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董”。 姓。
- 役的解释 役 ì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使唤: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董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监督劳作
指对工程或事务的施工、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该含义在历史文献中多有体现:
- 宋代孙升《孙公谈圃》记载:“丁之董役也,昼夜不息,每画一拱,燃蜡炬一枝”,描述了监督工程时的严谨态度。
-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汪端明》提到德寿宫修建廊房时,“董役者不识事体”,说明监督者因缺乏经验导致管理失误。
- 清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中,梁廷栋因“董役劝捐”而受赞誉,体现该词在公共事务中的使用。
二、正其事理
指对事物本质或逻辑进行梳理和规范,属于抽象层面的管理。例如:
- 宋代苏舜钦在《上孙冲谏议书》中提出:“辞者,所以董役,秦汉之训诂也”,强调文字应发挥规范事理的作用。
词义解析
- 董:取“监督管理”之意(如“董事”一词中的含义)。
- 役:既指具体劳役(如徭役、兵役),也包含抽象的事务性工作。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孙公谈圃》《齐东野语》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董役(dǒng yì)是一个汉字词语,常常用来指代担任董事或经营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现在让我来为你解释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它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董(草木)+彳(人字底部)
笔画:董彳(总共8画)
来源:董役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董指代担当官职的人,役则指代劳动、服侍等义务。
繁体:董役的繁体字是「棟役」。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董役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只不过可能存在一些小的变化。
例句:他担任董役已经多年了,对公司的经营非常有经验。
组词:董事会、董监事、董事长。
近义词:管理人员、执行长、主管。
反义词:员工、雇员、普通职员。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尽管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把酒鞭弰餔糟参戎长霓祠容蹈火赴汤鄂州市風馳電騁風領丰牺赶缯船稿副高谭高头讲章海交核反应横帐槐柯晦色衱袶旌忠饥莩开母溃然琅当料数另谋高就历意乱源论黄数白迈越面目全非妙想天开品竹调絃蒲草骞崩千里棹清都筇枝弃逐人曹三枿赏不逾时山盟伸舒寿山石属引私人邃博塌棵菜谭説田相衣通放吐鹘望获无鲑菜香脂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