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杖理民的意思、束杖理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杖理民的解释

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则要你奉公守法,束杖理民。”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一折:“上圣自从 隋煬帝 封为 嘉州 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束杖理民”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释义

指治理百姓时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者宽厚仁爱、体恤民情。其中“束杖”意为收起刑具,象征减少严刑峻法。


出处与用法

  1. 语源:

    • 最早见于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 元代《陈州粜米》中也有提及:“奉公守法,束杖理民。”
    • 明代杂剧《齐天大圣》描述官员“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2.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境,强调官员以德治而非刑罚管理百姓,含褒义。


结构与发音


示例与延伸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束杖理民

《束杖理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严厉的法律和政策来治理和约束人民。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心,其中木表示与树木有关,心表示与心理有关。

《束杖理民》的拆分笔画分别是3画和10画。其中束的部首是竹,含义是竹子,有时也表示束缚和约束。杖的部首是木,意思是树木或棍棒。

《束杖理民》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理念。古代的统治者通过制定严厉的法律和政策来约束人民,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束杖理民》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为「束節理民」。

古时候,《束杖理民》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束的右边有个小口字旁,杖的下面有个大牙字旁。整体字形更加古朴、独特。

以下是一个例句:
古代帝王用《束杖理民》的方法来统治人民,虽然有时会导致人民的不满,但也保证了社会的安定。

与《束杖理民》相关的组词有:束缚、理政、民心。
与《束杖理民》近义词有:以法律治理、以罚代管、以刑罚约束。
与《束杖理民》的反义词有:以理论说服、以仁政治、以德治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