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条的意思、科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条的解释

(1).法令条文;法律条文。《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恢拓规矩,克绍前人。科条品制,褒贬以因。”《旧唐书·代宗纪》:“设令廉耻守分,以奉科条,犹有禄廩之烦,役使之弊,而况贪猾纵欲,而动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敛以润己者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由国家明定科条:凡有能讲求商务,独出心裁者,准其领照自做。”

(2).条例;章程。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 宋 范成大 《围田叹》诗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条,膏润千年废一朝。”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惟散财薄徵,为君上之所宜行,而无补於小民之穷饿,故其科条虽具,要不若积贮之为善也。”

(3).项目,科目。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其立篇也,种类相从,科条相附。”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夫战争方殷,雄雌未决,则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长,必国史为传,宜别立科条。至於 陈 项 诸雄,寄编 汉 籍; 董 袁 羣贼,附列《魏志》。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后以科条举者,在 汉 时称明经,不及史, 唐 则惟三史而已。” 清 曹寅 《送朱林修北试》诗:“经义兼词赋,科条孰后先?”

(4).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 三代 ,録 秦 汉 ,上记 轩辕 ,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汉书·丙吉传》:“﹝ 吉 ﹞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琐,録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歷,知其本以文武进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科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结合不同来源解释如下:

  1. 法令条文或法律条文
    源自古代行政与法律体系,指官方制定的规范性条例。例如《战国策·秦策一》提到“科条既备,民多伪态”,说明法令完善后民众可能出现应对策略。在三国时期,曹植的《文帝诔》中也有“科条品制,褒贬以因”的表述,体现其对制度分类的作用。

  2. 条例或章程
    用于指代具体的行为规范或行政规定。如汉陈琳的《檄吴将校部曲文》提到“科条如左”,即通过条款形式明确规则。现代语境中也可延伸为机构内部的规章制度,例如“明定科条”即制定明确章程。

  3. 分类整理成条款或纲目
    强调对内容的系统性划分,如汉王充《论衡·正说》中“科条相附”,指按类别整理文献或制度。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进一步说明其在史书编纂中的分类作用。

  4. 项目或科目
    在学术或业务分类中,指具体的门类或条目。例如“种类相从,科条相附”描述按学科划分项目,这与“科”字本身的分类含义(如“文科”“理科”)相关。

“科条”一词既包含法律、行政的规范性,也涉及分类整理的结构性,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历史用例多见于文献典籍,现代使用则偏向规章制度或学术分类。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科条的意思

科条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科学技术中的规模、标准或者指导原则。它可以用来形容一项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的标准和规范,也可以用来指导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科条的部首是"禾",共有9画。

来源

科条一词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其具体来源尚不可考。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科条这个词逐渐被运用于规范和标准化科学技术工作。

繁体

繁体字中,科条的写法为「科條」。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对汉字的书写规则,科条可以用「科條」来表示。

例句

1. 在这个研究项目中,我们必须遵守科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这项技术开发需要按照科条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他是一个严谨遵循科条的科学家,深受同行的称赞。

组词

科技、条理、科考、考条、科学、条款、条理

近义词

规范、规格、标准、准则、规矩

反义词

自由、灵活、宽松、随意、非标

别人正在浏览...

阿伯迸溅比势孱嫠赐蟒谠人单弦打破常规点胸洗眼帝羓惇典遁害豶豕服马扶质高荐睾如高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号怒虹吸管厚报胡簶虎丘见御鲛客解兵接见讦奸急节京广线晶晖金翼使居庸匡賛来享冷面草两头蒙历阪裂饼论反呶呶蟠桃秦人洞啓塞栖寓驱策取义山磵升值时阴霜清四世同堂套管痛诉梧丘之首戊申汙涂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