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祸的意思、外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祸的解释

[foreign aggression;external aggression;aggression from abroad] 外患

详细解释

(1).外来的灾祸。《列子·力命》:“故迷生於俏,俏之际昧然。於俏而不昧然,则不骇外祸,不喜内福;随时动,随时止,智不能知也。” 张湛 注:“祸福岂有内外,皆理之玄定者也。见其卒起,因谓外至;见其渐著,因谓内成也。”

(2).来自国外的祸害。指外国的侵略。 毛6*6*《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在外祸、内难、再加天灾的压迫之下,农民广泛地发动了游击战争、民变、闹荒等等形态的斗争。”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外祸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外祸"是汉语中表示外部灾祸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由外部势力或环境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多用于描述国家层面的军事侵略或大规模自然灾害。根据《汉语大词典》对"祸"字的解释,本义为"神不福祐",后引申为一切破坏性事件,与"外"组合后特指异源性的灾害。

二、词源结构分析 该词属于偏正结构,"外"作为限定语,强调灾害来源方位。《说文解字注》指出"外"本义为"远也",在构词中常指代非本土、非内部产生的因素。

三、近义词系统对比 与"内乱"构成空间维度的反义关系,与"天灾"形成自然/人为的对应关系。根据《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语义场划分,属于"社会灾害"子类目下的二级词汇。

四、历史语用实证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外祸内忧"的用例,显示春秋时期已用于描述国家面临的内外交困境况。《资治通鉴·唐纪》"外祸频仍"的表述,印证其在历史文献中的持续使用。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3版)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4. 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

网络扩展解释

“外祸”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以下从词义、历史演变及语境应用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外来的灾祸
    指由外部因素引发的灾难或不幸事件,涵盖自然或人为灾害,如战争、侵略等。例如《列子·力命》中提到的“外祸”与“内福”相对,强调祸福的客观性与人对事件的主观认知差异()。

  2. 来自国外的侵略或威胁
    现代语境中特指外国对本国造成的政治、军事威胁。例如毛泽东在分析抗日战争时,将“外祸”与“内难”“天灾”并列,指代帝国主义侵略()。


二、历史语义演变


三、语境应用示例


四、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近现代文献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列子》《毛泽东选集》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暴显北伐军表载苍虬骖靳虫王蠢堆堆词综丹墀倒睨滴流流烦富丰稔奉玄浮荡负諐高例行政区划颔颏河星黄连树火政矫行鸡虫得失稽道界或疾首蹙额箕仙极相思决会居身举止失措壳族郎官劳恤离心机鹿角迷岸谬爱某子千古独步气候学侵晚七絃三湘事别释俗饰智守正不阿瞤动死寂四印擡杠汰淅天逸退光漆小留卸磨杀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