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柴册礼的意思、柴册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柴册礼的解释

古时礼仪。积薪为坛,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册,然后燔柴祀天,谓之柴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乙酉,行柴册礼於 白岭 ,大赦。”《辽史·世宗纪》:“丁卯,行柴册礼,羣臣上尊号曰 天授皇帝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柴册礼是中国古代辽国(契丹)的重要皇家礼仪,主要用于皇帝即位或重大祭祀活动,其核心是通过燔柴祀天的仪式彰显君主权威与天命所归。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柴册礼是辽代特有的一种政治与宗教结合的礼仪形式,主要包含积薪为坛、献玉册、燔柴祭天三个核心环节。皇帝在仪式中接受群臣呈上的玉册(象征权力合法性的文书),随后焚烧柴堆以祭祀上天,以此宣告君权神授。

二、仪式流程

  1. 筑坛:用木柴堆砌成祭坛,象征沟通天地的神圣场所。
  2. 献玉册:群臣向皇帝进献刻有即位文告的玉册,表明对统治权的认可。
  3. 燔柴祀天:点燃柴堆,通过焚烧玉册和祭品,将即位信息“上达天听”,祈求天神庇佑。

三、历史实例

四、文化意义

作为游牧民族与中原礼制融合的产物,柴册礼既保留了契丹族祭天崇拜的传统,又吸收了汉族玉册制度的政治符号,成为辽代“因俗而治”治国理念的典型体现。

可通过汉典()或《续资治通鉴》等史料进一步了解具体仪轨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柴册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指的是一种古代中国的传统仪式,也被称为“柴火礼”或“柴礼”。在古代,人们不仅仅使用柴火作为供暖和烹饪的工具,还视其为一种神圣的存在。在某些重要的场合,人们会举行柴册礼来表达对柴火的敬意和感谢。 拆分部首和笔画: 《柴册礼》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木(mu)和礻(shì),它们分别表示“木材”和“祭祀”的意思。根据这两个部首的不同结构和部首,可以得出《柴册礼》这个词的拆分笔画。 来源: 《柴册礼》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中,如《尚书·周书·大禹谟》等古籍中都有相关的记载。在这些文献中,人们可以找到对于柴火被视为神圣的描述和柴册礼的详细仪式。 繁体: 《柴册礼》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梔冊禮。繁体字通常保留了古代汉字的传统形态和结构,更贴近于古代的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柴册礼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然而,汉字的基本意义和含义依然保持相同。 例句: 1. 我们家庆祝重阳节时,会举行柴册礼来感谢柴火为我们带来的温暖和舒适。 2. 柴册礼是传统的祭祀仪式,让我们怀念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心。 组词: 柴材、册封、礼仪、炉火、祭祀 近义词: 柴火祭、燃柴仪式、火神礼 反义词: 电采暖、煤炭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