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诗的意思、格诗的详细解释
格诗的解释
(1).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或称半格诗。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建安 无偶句, 西晋 颇有之,日盛月加,至 梁 陈 谓之格诗,有排偶而无粘。 沉 宋 又加翦裁,成五言 唐 律。《长庆集》中尚有半格诗。” 清 汪立铭 《白香山后集格诗注》:“顾格诗之义虽亡考,而见诸公之文章者可证……由是观之,格者但别於律诗之谓,公前集既分古调乐府、歌行以类各次於讽諭、閒适、感伤之卷,后集不復分类别卷,遂统称之曰格诗耳。时本於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復繫歌行杂体字,是以格诗另为古诗之一体矣。”
(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晋书·李怿传》:“时常侍 张文宝 知贡举,中书奏落进士数人,仍请詔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学士 竇梦徵 、 张礪 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词语分解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网络扩展解释
“格诗”的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一、作为诗体分类
-
定义与起源
“格诗”是中唐时期诗人(如白居易)对诗歌的一种分类,特指古体诗。白居易在《长庆集》中将非乐府歌行的作品分为“律诗”(近体诗)和“格诗”(古体诗),其中格诗包括五言、七言古体诗。
-
形式特点
介于古体诗与近体诗之间,又称“半格诗”。其特点是有排偶但无严格的平仄粘对规则,如梁陈时期的部分诗作,后逐渐发展为唐代律诗。
二、作为形容词性成语
-
基本含义
形容诗歌或艺术作品的格调高雅、文词优美,也可用于赞美人的言辞、举止优雅。
例句:他的画作充满格诗之美,令人沉醉。
-
使用场景
适用于文学、音乐、绘画等多领域,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通俗解释,权威性较低,需结合语境理解。
三、补充说明
- 历史演变:宋代文献中,“格诗”亦指科举考试中的标准诗体,强调格式规范。
- 与“格律诗”的区别:格律诗(近体诗)是唐代成熟的诗体,有严格的平仄、对仗规则;而“格诗”多指结构较自由的古体诗。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长庆集》《渌水亭杂识》等古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诗(gé shī)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它拥有多重含义和用法。下面我将为您介绍格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格(gé)的拆分部首是木,并且它由十三画组成;
诗(shī)的拆分部首是言,并且它由十九画组成。
来源:
格诗这个词语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一个来源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特定的诗体结构和韵律。此外,格诗还可以指代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创作。
繁体:
格诗在繁体中写作「格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格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整体上基本相似。不同的书法师傅可能会有略微变化的写法。
例句:
1. 他的格诗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文学艺术。
2. 我们一起欣赏格诗,领略其中的美妙与哲理。
组词:
格诗常见的组词有格言(gé yán)、格调(gé diào)等。这些词语与格诗相关,但又有各自独立的含义和用法。
近义词:
格诗的近义词包括韵诗、绝句等。它们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都属于诗歌创作的一种形式。
反义词:
格诗的反义词较为难以界定,因为它可以包含多种类型的诗歌形式。然而,如果要在意义上寻找反义词,可以考虑非诗歌创作或不按照特定结构和韵律创作的诗歌。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将非常乐意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蔼蔼八虎宝塔诗悖悔本犯辩证法唯物论提纲璧纬常岁创收传令处守翠尖地母东城父老传蠹吏垛子放话肺腑之言浮冒勾神桂花醑龟枚禾担混厕惛怓绛缕交叠交恶结网浄行金鵶酒钱驹丽濬瀹犒饫葵花子老严练识毛裤妙绝挠退捏和帡帏蒲萄酒强买强卖汽锤轻邮奇颖气志上首功韶光淑气沈懑拾人唾余説道檀香扇讨情推验晚歇写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