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ot of a tree] 树的根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后汉书·李固传》
(1).树的根干。《后汉书·李固传》:“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急就篇》卷四“斩伐材木斫株根” 唐 颜师古 注:“树本曰根。”
(2).建立根基。《史记·吕不韦列传》:“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晋书·曹志传》:“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蔡 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兵利卒顽,不与他等。”
“树本”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指树的根干,即树木的根部或主干部分。这一解释常见于古籍,例如《后汉书》中“犹叩树本,百枝皆动”,形象化地描述了根系对整棵树的重要性。
比喻意义
表示建立根基或基础,强调事物的根本性。例如《史记·吕不韦传》提到“不以繁华时树本”,意为在顺境中需奠定基础,以防未来变故。
该词在古籍中频繁出现,例如唐代韩愈《平淮西碑》用“其树本坚”形容蔡州势力根基稳固,体现了对“根本”的重视。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史记》《后汉书》等文献,或查阅标注的网页来源。
树本(shù běn)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作为树木主干的部分。
树本的部首是木(mù),由4画组成。
树本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树指的是生长在地上的植物,而本则表示主干或根源。因此,树本引申为树木的主干部分。
在繁体字中,树本的写法为樹本。
在古代汉字中,树本的写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写法为樹本。
1. 这棵树的树本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需要进行修剪。
2. 农民利用树本进行家具制作。
1. 树干(shù gàn):树木的主要支撑部分。
2. 根本(gēn běn):事物的根源或根本原因。
树干,木杆,主干。
树叶,枝干,树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