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日的意思、伏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日的解释

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詔赐从官肉。” 颜师古 注:“三伏之日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伏日,又称“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夏季最炎热时期的统称,主要包含以下含义与特点:

一、定义与由来

伏日指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源于古人认为此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其名称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秦德公设立伏日祭祀的习俗。

二、时间划分

三、气候特征

伏日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全年最热阶段,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月均温可达28-29°C,极端高温达38-40°C,易引发伏旱。

四、历史习俗

  1. 祭祀活动:古代专设伏日祭祀土地神(祠社),汉魏时期流行酒宴聚会。
  2. 避暑传统:汉代皇帝曾下令伏日闭门避暑,民间则有食汤饼(面条)以“辟恶”的习俗。

五、相关文献记载

《汉书·东方朔传》提及“伏日赐肉”,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伏日食汤饼的民俗。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三伏日期计算或地方习俗,可参考权威历法资料或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日是一个表示炎热天气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天气酷热无比、阳光炙烤的时候。现在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伏日可以拆分成“亻”和“日”两个部首,它的笔画数为4画。 来源:伏日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度秦》,用来形容夏天天气炎热。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酷热的天气。 繁体:伏日的繁体写法与简体一样,都是伏日。 古时候汉字写法:伏日在古代曾经采用过“伏曰”的写法,不过现在已经不常见了。 例句:今天的天气真是伏日,热得让人无法忍受。 组词:伏日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例如伏日神功、伏日斋等。 近义词:炎热、酷热、烈日等都可以作为伏日的近义词。 反义词:寒冷、凉爽、清凉等可以作为伏日的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班底不祧之祖陈公博成天楮帛触鹿础礩刀斧典礼凡格愤愠扶徕公券国常裹疮核磁共振横峰侧岭竑议黄疸华轩回心院惑疑椒萼梅绞切勦説基地劫波警察局尽头路儁功口型款节链结鲈莼论师没作理会处迷云末子陪偿清商曲秦妍诠旨上爬舍筏沈埃身貌失阑受教育贪财慕势桃朱术藤实杯往旧菀牧僞言稳妥文艺作品武界无施不可洗兵牧马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