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明要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詮旨,风行而冰释焉。”
"诠旨"是汉语词汇,读作quán zhǐ,指对核心思想或要点的系统阐述。其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字源构成 由"诠"(阐明、解释)和"旨"(主旨、要义)组合而成,本义为完整揭示核心要义。如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终事诠旨",即强调透彻阐释核心内容。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学术论著、公文写作、演讲辩论等需逻辑表达的场合,强调对主题的深度解析和条理呈现。如现代常用于评价学术论文是否"诠旨分明"。
延伸价值 该词在文献学中特指对古籍要义的注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常用此词评价注疏质量。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也强调"诠旨"是训诂学重要方法。
注:相关用例可参考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及《汉典》词条释义。
《诠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阐明主旨,表达核心思想。它形容文字、言辞或文章非常明确、精确地表达了主要观点。
《诠旨》的拆分部首是言旨部和言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16划。
《诠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例如《汉书·卷五十八·杜周著述传》中就有使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都有相当的使用频率。
《诠旨》的繁体字为「詮旨」。
在古代,「诠」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是由「大」字与「言」字组合而成。而「旨」字的写法相对保持不变,其字形类似现代汉字中的「甘」。
1. 这篇文章诠旨明了,非常发人深省。
2. 他的演讲诠旨精彩,让听众深受启发。
扩诠、深诠、诠发、诠述、诠释。
阐明、表明、解释、阐释。
含糊、模糊、含混、不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