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派索的意思、派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派索的解释

摊派索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其兜侵派索,虽可以杜在昔之奸,而断难按限全完,不事追比者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派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ài suǒ,属于历史语境中使用的贬义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摊派索取”,即通过强制或非正当手段分配任务并索要财物。由“派”(摊派、分配)和“索”(索取)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官员或机构的不合理行为。

  2. 词源与历史用法
    清代文献《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中提到:“其兜侵派索……不事追比者也。” 说明该词在历史上与税收、摊派等行政弊端相关,多用于揭露官吏滥用职权、强行征收的现象。

  3. 用法特点

    • 语境:多用于古代或近代文本,现代汉语中已较少出现。
    • 搭配:常与负面行为关联,如“兜侵派索”(侵吞并摊派索取)。
    • 词性:动词性短语,含强烈贬义色彩。
  4. 关联扩展
    “派”单独使用时,可表示分支、作风或分配(如“派遣”),而“索”单独指索取或搜寻。但组合成“派索”后,语义专指带有强制性的不合理索取。

该词反映了历史上行政或权力滥用现象,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如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福惠全书》等史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派索(pài suǒ)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表示在音乐或舞蹈中的诠释和演绎,意为“展示、呈现”。

拆分部首和笔画

派字的部首是水(氵),意为与水相关的事物;索字的部首是纟,意为与纺线有关的事物。派和索各自有四画。

来源

派索一词最初出现在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领域,用来形容演员或音乐家的表演和舞技。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形式中,如戏剧、绘画等。

繁体

繁体字“派索”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派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常常在其下方加上较长的横笔画,形如“汱”。索字的写法变化较小,基本保持了现在的形状。

例句

1. 她在演唱会上以精湛的演技派索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2. 舞蹈演员通过细腻的身体语言来派索出角色的情感。

组词

1. 派生:意为从某个事物或概念中衍生出新的事物或概念。

2. 派遣:意为派人去完成某个任务或使命。

近义词

展示、展现、呈现

反义词

隐藏、隐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