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教的意思、四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教的解释

(1).旧时的四项教育科目。所指因教育对象而异。(1) 孔子 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旧唐书·杨绾传》:“文、行、忠、信,弘於四教。”(2)指儒家所传授的四门学科: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3)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九嬪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而其后妃,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澣濯之衣,修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参见“ 四行 ”、“ 四德 ”。(4)指治家的四条准则:勤、俭、恭、恕。《文中子·关朗》:“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

(2).指佛门四教,所指各别。如 龙树 四教、 晓公 四教、 光宅 四教、 天召 四教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教育典籍中,“四教”一词主要有三重释义:

一、儒家教育体系 指孔子提出的四种教学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文”为文献典籍,“行”指实践德行,“忠”主忠诚尽责,“信”重信义准则,构成儒家基础教育框架(参考来源:《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二、佛教教法分类 天台宗智顗在《四教义》中将佛陀教法分为藏、通、别、圆四类,称为“化法四教”,分别对应声闻藏、菩萨通教、别教菩萨及圆顿教法(参考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十六)。

三、周代官学制度 《礼记·王制》载周代国学设“四教”:“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按季节施行礼乐经典教育,体现古代“时序教学”理念(参考来源:中华书局《礼记正义》)。

网络扩展解释

“四教”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和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儒家教育体系、佛教判教体系及广义哲学思想三类:

一、儒家教育体系

  1. 孔子四教
    孔子以“文、行、忠、信”为四大教育核心():

    • 文:文献典籍,如《诗》《书》等。
    • 行:实践德行,强调道德行为的培养。
    • 忠:忠诚尽责,对待他人和职守的态度。
    • 信:诚信守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 诗书礼乐四教
    《礼记》记载,周代官学以诗、书、礼、乐为四门学科,分春秋冬夏不同季节教授()。

  3. 妇德四教
    针对女性教育的规范,包括妇德(品德)、妇言(言辞)、妇容(仪容)、妇功(持家技能)()。


二、佛教判教体系

佛教天台宗等学派将教义分为四类,称为“化法四教”():

  1. 三藏教:小乘经典,主张“见有得道”。
  2. 通教:大乘初阶,融合空有思想。
  3. 别教:大乘进阶,强调菩萨修行次第。
  4. 圆教:最高教义,主张佛性本具、圆融无碍。

另有“化仪四教”从教化方式分类: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


三、广义哲学思想

部分语境中,“四教”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思想流派,即儒教、释教(佛教)、道教、法家思想()。儒教重伦理秩序,佛教讲慈悲解脱,道教求自然长生,法家主法治权谋。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苞括恻动畼月迟钝传警道教东流水凡庶风俗伏虎降龙功最规彩瑰润翰詹耗散黑光灯红白赏恤呴吁涣号交白焦釜节饮积揽金扃吉铮铮絶壁倨横坎止流行课校扣问郎将连衽成帷陋浅録符驴脸墨海南宫纳头拍舰批颊浅暗千里命驾遣声慊恨骑楼倾柯卫足擒捉然糠照薪筲袋深诋生作慎恪适道事宽即圆嵩华腾笑枉问无头鬼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