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icial seal] 旧时受地方长官委任办事的机关或人员所用的木制印章,通常长方形
(1). 明 制,凡按 洪武 定制所设官吏皆用方印,未入流各官则用条记。其后因事添设,则由朝廷颁发关防治事。 清 代称“鈐记”。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专辑》:“伪书用印两颗,鈐盖不合式,又非边界头目鈐记。”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云:本朝印记,凡为祖宗朝额设者,俱方印,而未入流则用条记。其后因事添设,则赐关防治事,即督抚大臣及总镇大帅亦然。按,此三者与今制同,惟条记之名今作鈐记。”
(2).指机关公章。 邓洪 《山中历险记》:“我什么也没有携带,只把一颗保卫局的钤记和一些**包好扎在腰带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钤记汉语 快速查询。
“钤记”是中国古代官印的一种,主要用于清代,具体解释如下:
钤记是清代低级官员或受地方长官委派的机构使用的官方印章,通常由上级颁发()。其材质多为木制,形状以长方形为主()。
广义上也可泛指机关公章,但这一用法多见于非正式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的演变,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档案资料。
钤记,当做动词使用,意思是“保存记录”、“制作印章”等含义。当做名词使用,意思是“印章”、“标记”等含义。
钤记的部首是钅(金字旁),拆分后的笔画数是9画。
《钤记》一词的来源不详,它是一个汉字词语,没有繁体字形。
在古代,钤记的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古时候,钤记的字形为“釆”,表示采集、搜集的意思。
1. 他将这份合同钤记在公司的印章上。
2. 这本收据上有商铺的钤记,证明是正版货物。
钤章、钤印、记事
印章、印记、章鱼
丢失、遗忘、抹去
百出白学邦彦陂泽表里相依佛肸不自满假草鞋钱逞头角出圹涤故更新对照遌时非甚格杀弗论功利主义勾面购私鬼弹国际市场古仪凾洛寒蔬横悖轰雷贯耳后坐力护落昏嫚溷澖坚肕奸说忌避机臣金陵金戚锦綉河山絶色郎才女姿泪目略略咙讻伦彝麻栎摩肩擦踵耙耱辟尘轻寒骐馵渠椀散发瘆得慌神越尸禄素餐疏纵私门生速斗亡躯王县令无颠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