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漫叟 。 唐 元结 始自称“浪士”,继称“漫郎”,老称“漫叟”。 清 唐孙华 《次王随庵七十自寿诗原韵》之二:“避世聊为 漫浪叟 ,少言甘号 囁嚅翁 。”参见“ 漫叟 ”、“ 漫郎 ”。
“漫浪叟”是一个与唐代文人元结相关的别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漫浪叟”即“漫叟”,是唐代文学家元结晚年的自称。他一生中多次更改别号:最初自称“浪士”,后改称“漫郎”,晚年则称“漫叟”。该词体现了元结追求自由、不拘世俗的人生态度。
人物关联
元结(719-772年)是唐代古文运动先驱,因不满官场腐败,选择隐居生活。他通过自号的变化(浪士→漫郎→漫叟)表达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
文学引用
清代诗人唐孙华在《次王随庵七十自寿诗原韵》中写道:“避世聊为漫浪叟,少言甘号囁嚅翁”,借元结的别号暗喻隐逸情怀。
提示:若需了解元结具体作品或古文运动背景,可查阅唐代文学史料。
《漫浪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的举止或行为像大海的波浪一样,自由、放荡、悠闲。
《漫浪叟》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老(⺹),其中水是部首,老是字根。
《漫浪叟》一共有15画。
《漫浪叟》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作《闺怨》。其中的句子“漫浪叟,塞上嬖,杨枝拾、鱼符摘。”形容了一个浪漫、自由的老人。
《漫浪叟》的繁体字为《漫浪叟》。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漫浪叟》的古汉字写法,需要详细的研究才能确定,因为并没有确切记载。
1. 他的生活就像一个漫浪叟,没有拘束,自由自在。
2. 她的举止像漫浪叟一样,经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漫浪叟人
漫浪叟观
漫浪叟心
自由自在
逍遥自在
束缚
拘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