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俛首的意思、俛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俛首的解释

[bow one's head in submission] 低头,表示服从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 贾谊《过秦论》

详细解释

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战国策·赵策四》:“ 冯忌 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 汉 贾谊 《过秦论》:“南取 百越 之地,以为 桂林 、 象郡 , 百越 之君俛首係颈,委命下吏。”《北史·周广川公测传》:“帝惭,俛首不语。” 唐 牛僧孺 《齐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 明 何景明 《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使以诗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嘆服曰:此 中国 诗人也。”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指天画地,演説古今,喜则涎流吻外,怒则植发如竿,悲与怨则俛首顿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俛首(fǔ shǒu)是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俯首”,指低头、垂下头部,引申为屈服、顺从或恭敬的态度。以下从释义、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

    “俛”通“俯”,《说文解字》释为“低头也”;“首”即头部。二字组合字面意为“低下头”,表肢体动作。

    例: “俛首系颈,委命下吏。”(贾谊《过秦论》)指战败者低头受缚。

  2. 引申义

    • 屈服顺从:如“俛首帖耳”形容卑躬屈膝。
    • 恭敬谦卑:表尊敬,如“俛首而拜”。
    • 专注劳作:如“俛首耕耘”表埋头苦干。

二、用法特征


三、文化意涵

  1. 礼制象征

    古代礼仪中低头为敬,《礼记·曲礼》载“俯首而揖”,体现尊卑秩序。

  2. 文学意象

    诗词中“俛首”常寄托无奈或坚忍,如陆游“俛首穷檐何所叹”表志士屈身之郁。

  3. 哲学隐喻

    道家思想中“俛首”暗合“柔弱胜刚强”,如《道德经》 “柔之胜刚”。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俛”为“俯”异体,注音fǔ,例证引《汉书·陈胜传》。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详列“俛首”屈服义,引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用例。
  3.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析“俛”字形源流,证其与“俯”通假关系。
  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俛”多见于先秦两汉文献,后渐被“俯”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俛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俯首”相同。“俛”是“俯”的通假字,意为低头、屈身,“首”即头部。因此,“俛首”整体表示低头、屈服的姿态,常用于形容顺从或屈服于他人或境遇。

具体解释:

  1. 字义分解:

    • 俛(fǔ):通“俯”,指低头、弯下身体,带有谦卑或屈从的意味。
    • 首:头部,此处代指整个身体姿态。
  2. 常见用法:

    • 俛首帖耳:形容完全顺从,如“面对权威,他只能俛首帖耳”()。
    • 俛首称臣:表示屈服于他人或势力,例如古代战败国向胜利者“俛首称臣”。

现代语境提示:

现代汉语中更常用“俯首”替代“俛首”,例如“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诗句)。若在古籍或文言文中遇到“俛首”,可直接理解为“低头”或“屈服”之意。

别人正在浏览...

八吟鄙躁剥极则复布扬采风禅灯池田疵议辞语村女大爵大挠德润冻钦钦顿刀多股肥私分角器富家大室狗崽子豪姓黑土宏通偟遽活分家童九殒絶技跼滞空虚花老耆冷巷溜火龙韬豹略鹿砦门衡门径靡弊明成祖蹑节碰手破篷桥君学起灭青蕃琼蟾诠补权事人财两失生息蕃庶属稾水罐银盆松烟髓饼天海体检头牲销用谐辨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