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俛首的意思、俛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俛首的解释

[bow one's head in submission] 低头,表示服从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 贾谊《过秦论》

详细解释

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战国策·赵策四》:“ 冯忌 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 汉 贾谊 《过秦论》:“南取 百越 之地,以为 桂林 、 象郡 , 百越 之君俛首係颈,委命下吏。”《北史·周广川公测传》:“帝惭,俛首不语。” 唐 牛僧孺 《齐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 明 何景明 《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使以诗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嘆服曰:此 中国 诗人也。”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指天画地,演説古今,喜则涎流吻外,怒则植发如竿,悲与怨则俛首顿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俛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俯首”相同。“俛”是“俯”的通假字,意为低头、屈身,“首”即头部。因此,“俛首”整体表示低头、屈服的姿态,常用于形容顺从或屈服于他人或境遇。

具体解释:

  1. 字义分解:

    • 俛(fǔ):通“俯”,指低头、弯下身体,带有谦卑或屈从的意味。
    • 首:头部,此处代指整个身体姿态。
  2. 常见用法:

    • 俛首帖耳:形容完全顺从,如“面对权威,他只能俛首帖耳”()。
    • 俛首称臣:表示屈服于他人或势力,例如古代战败国向胜利者“俛首称臣”。

现代语境提示:

现代汉语中更常用“俯首”替代“俛首”,例如“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诗句)。若在古籍或文言文中遇到“俛首”,可直接理解为“低头”或“屈服”之意。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俛首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低下头。它的部首是人字旁,总共有8个笔划。这个词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用于形容人们低头的动作。在繁体字中,俛首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俛首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现在通常采用简化字形。 以下是一些关于俛首的例句: 1. 当老师进入教室时,学生们俛首站立。 2. 在古代社会,臣子们在皇帝面前行礼时,必须俛首叩拜。 3. 看到老师生气,学生们都俛首不敢出声。 一些与俛首相关的组词包括:鞠躬、下跪、叩拜等。与俛首近义的词汇有:低头、屈膝、弯腰等。反义词则包括:抬头、仰视、挺胸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白黑不分悖惘馋食趁机寸木岑楼玳瑁鱼捣把道斋饿馑复道鬼蜮欢友怙强牋翰煎骂茧糖角尺绞紟接贵攀高今儿矜伪糾军絶流局躅刻励空印拉搭蓝婆棱坎离光留别留司格楼槛慢世蛮庭榠楂明恕闽荒难听鸟耍剖白遣车七重围子蹊道轻骑简从情之所钟起元三官山毛沈带蛇无头而不行刷磨説夷宿直吞墨外彝韦弦熙华歙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