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匡賛 ”。匡正辅佐。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南齐书·王晏传》:“ 隆昌 以来,运集艰难,匡賛之功,颇有心力。”《旧唐书·儒学传上·刘纳言》:“ 刘纳言 收其餘艺,参侍经史,自府入宫,久淹岁月,朝游夕处,竟无匡赞。”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议蠲逋赋,厘定鹺政,多所匡赞。”
“匡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āng zàn,其核心含义为匡正辅佐,强调纠正错误、辅佐正义的行为,并带有赞美与支持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匡正辅佐(核心义)
指通过纠正偏差、辅助治理来实现正义或完善事务。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臣子辅佐君主或贤者维护正道的行为。例如:
延伸含义:赞美正义
现代语境中,“匡赞”可引申为对正义行为的称赞与支持,例如赞扬英雄人物或鼓励正直行动。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文献: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证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齐书》等史料来源。
匡赞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包含“匡”和“赞”两个部分。
“匡”的部首是“匚”,总笔画数为4。它的意思是“纠正、挽救”,有时也表示“帮助、辅助”。在汉字中,它常用作姓氏或地名的一部分。
“赞”的部首是“言”,总笔画数为10。它的意思是“称赞、赞美”,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赞赏。在汉字中,它也用作姓氏或地名的一部分。
“匡赞”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车攻》:“匡国既委,赞岐陈垣。”意为扶持国家,表彰有道之人。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表示赞美、称赞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匡赞”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写法,没有特别的变化。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在古代,匡赞的写法是“匚赞”,其中的“匚”字与现代的“匡”字相同,而“赞”字则有些许不同。
以下是几个使用“匡赞”的例句:
1. 他为人忠诚正直,备受匡赞。
2. 他的文章深受读者的匡赞。
组词:匡正、赞美、称赞、赞许。
近义词:赞扬、赞颂、推崇。
反义词:批评、责备、指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