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bey]∶遵从;顺从
服从命令
(2) [submit;comply with]∶屈服于别人的意志或权力
服从外国的法律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礼记·内则》:“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 孙希旦 集解:“服从,谓服其事而从君也。”后谓顺服、遵从为服从。《商君书·画策》:“是以兵出而无敌,令行而天下服从。”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是以七十二子自远方至,服从其德。”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近者使之亲附,远者使之服从。”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奸乱不作,海内服从。”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略论语言形式美》:“诗的语言形式美始终应该服从于诗的意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服从汉语 快速查询。
“服从”是汉语中的常用动词,读作“fú cóng”,指个体或群体在意志、行为上接受并执行权威方的指令或规范。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指遵照、听从他人意志或规则约束。《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遵照并执行(命令、规定或他人意愿)”,强调被动接受与主动执行的统一性。例如《礼记·中庸》中“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即隐含对自然规律的服从。
深层内涵
在哲学与社会学层面,服从包含理性判断与价值认同的双重性。《汉语大词典》引《荀子·议兵》“民之服从,非畏吾威,乃服吾德”说明古代已强调道德认同对服从行为的驱动作用。
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法律、军事、组织管理等语境。如汉典(www.zdic.net)例证“士兵服从军令”“公民服从法律”,体现其社会规范属性。
该词在《论语·为政》“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已蕴含自觉服从的思想雏形,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进一步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服从的现代公民义务属性。
“服从”指个体或群体接受并执行他人指令、规则或权威要求的行为,通常包含以下层面的含义:
需注意:健康的服从应建立在合理性与道德基础上,过度服从可能抑制个人判断力。
碧涟卜卢材薮策策层级侧身称讬爨夫村寺牒呈顿萃诽訿扶侍府厅付息寡弹官报黑文禾麻何若画描监生积雪囊萤悸震讵可局务开辞廉角躐趿凌烟阁柳罐陋身胪叙命术逆计数女朋友辟摽辟恶车皮库阡阡器满意得青鸾翼人公里洒翰顋颊搔忧慑悸神怀沈漠顺孰熟卧四陈随俗浮沈泰晤士河檀鸡统战土思慰问电五君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