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付息的意思、付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付息的解释

[payment of interest] 支付银行存款或借款的规定利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付息"是一个金融与经济领域的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行为。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专业术语解释,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付息(fù xī)

指借款人、债券发行方或存款机构等债务主体,按照约定利率和周期,向贷款人、债券持有人或存款人等债权主体支付资金使用所产生的利息。这是债务人履行资金借贷或金融合约义务的关键环节。


二、权威来源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付息”为“支付利息”,强调其作为债务清偿行为的法律与经济属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经济学名词》(2020)

    明确“付息”属于债务工具的核心条款,是债务人按合同约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补偿。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经济学名词[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0.


三、专业应用场景

  1. 债券市场

    企业或政府发行债券后,需定期(如每半年)向持有人付息,直至债券到期偿还本金。

    示例:国债每年付息两次,付息日固定为发行月对应日期。

  2. 银行贷款

    借款人按贷款合同约定(如等额本息、先息后本等方式)分期向银行付息。

    示例:房贷月供中包含本金与利息,付息比例随还款周期递减。

  3. 存款业务

    银行根据存款类型(定期、活期)和利率,向储户付息作为资金占用补偿。

    示例:三年期定存到期后,银行一次性付息并返还本金。


四、相关概念延伸


“付息”本质是利息支付的契约履行过程,贯穿信贷、投资、储蓄等金融活动。其规范性与及时性直接关系信用体系稳定,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规则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付息”是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的专业术语,指债务人按约定支付利息的行为。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付息指借款人根据合同约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债权人支付借款或债券产生的利息。其核心是履行利息支付义务,而非偿还本金。

二、主要分类

  1. 一次性付息
    常用于短期债券或贷款,到期时本息一次性结清。

  2. 分期付息
    中长期债券或贷款多采用此方式,例如按季度/年度支付利息。

三、应用场景

四、财务影响

五、相关概念对比

||付息|还本| |---|---|---| |对象|利息部分|借款本金| |周期|可分期或到期一次性|通常到期一次性| |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限|直接偿还合同本金|

公式示例:
若贷款100万元,年利率5%,则年付息额为:
$$ 利息=100万 times 5% = 5万元 $$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金融、会计、房地产等领域的权威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白鱼八音联欢觱篥敝裂鸊鹈膏朝侍察战持管踹践词级大朝觐带肚子大写缚茅附攀刚峻瓜州黑绳宏贯华荣家産夹注进赴旌延拦水坝醪馔礼闱历序落胆旅琐没心没肺梅雨曚昧面上牛医儿偶作朴猪辟士乾方奇挺酋耳取帅趋迎戎辔上能善世社队神闲气静石上草四枝梭梭贪瞋滩工田原跳大花铁缧徒孙武达恶杀都来奚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