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魏 晋 时名士 阮籍 、 嵇康 、 刘伶 、 阮咸 、 向秀 。 南朝 宋 颜延之 因贬官 永嘉 太守,怨愤而作《五君咏》以自况。五君皆“竹林七贤”人物。“七贤”中惟 山涛 王戎 二人显达,故 延之 弃而咏。 宋 熊与龢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五君”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人物组成
指“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因后来显达,未被包含在内。
历史背景
南朝宋诗人颜延之被贬为永嘉太守时,创作《五君咏》以自况,借这五位名士表达对权贵的疏离与自身境遇的感慨。
文化意义
五人均以放达不羁、崇尚自然著称,成为魏晋风度的代表,后世常以此象征高洁独立的文人精神。
在部分语境中,“五君”可指代五个地位平等的君主或政权,但此用法较为罕见。现代语境下通常采用第一种解释。
注:如需了解《五君咏》具体诗句或竹林七贤的详细事迹,可参考古籍《晋书》或文学研究文献。
《五君》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词语,它指的是五位君主或统治者。
《五君》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君”,它由8个笔画组成。
《五君》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描述五位君主共同合作、平等对待,共同统治一方地区。在古代,五君通常是同姓的统治者,他们相互协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五君》的繁体字为「五君」。
在古时候,汉字《五君》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基本相同。
1. 五君并立,共同统治国家。
2. 五君齐心合力,使国家繁荣发展。
3. 周朝的五君在一起共商大计,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
1. 五王:指五位王子。
2. 五侯:指五位诸侯。
3. 五主:指五位主要领导人。
1. 五位君主
2. 五位统治者
3. 五个领导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五君》是指特定的统治者群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