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心捶胸。极度忧伤时的动作。辟,通“ 擗 ”。语出《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楚辞·王褒<九怀·思忠>》:“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鬱兮内伤。” 王逸 注:“辟,拊心貌也。辟,一作擗。” 洪兴祖 补注:“《诗》云:寤辟有摽。注云:辟,拊心也。摽,婢小切,击也。”
“辟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辟摽”指抚心捶胸的动作,常用于描述极度忧伤或悲痛时的情态。其中,“辟”通“擗”(pǐ),意为“拍打、捶击”;“摽”(biāo)表示“击打”。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主要见于古典文学或相关研究。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诗经》《楚辞》原文及汉代注释文献。
《辟摽》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防止、避免。它主要用来表示预防和避免某种事情的发生。
《辟摽》由“辛”和“手”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辛”属于八画部首,“手”属于三画部首。笔画总共为十一画。
《辟摽》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这本古代汉字字典。它出自其中一条条目,取意为避免祸患。
辟摽的繁体写法为「辟摽」,与简体字形十分接近,没有太大区别。
在古代,辟摽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时候的写法较为繁琐,采用古篆字形,与现代汉字还有一定差异。
1. 他积极锻炼身体,以辟摽各种疾病。
2. 经验告诉我,我们应该辟摽这种冒险。
组词:辟谣(指探究真相、揭露谣言)、防摽(指防止事故发生)、摽悍(指蛮横凶暴)。
近义词:预防、避免、防止。
反义词:引发、促成、导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