枌梓的意思、枌梓的详细解释
枌梓的解释
(1).二木名。泛指桂木。《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随山疏濬潭,傍巖蓺枌梓。” 李周翰 注:“枌,榆;梓,木名。”
(2).指故里。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诗:“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唐 皎然 《早春书怀寄少府仲宣》诗序:“予故里在 长城 卞山 。昔岁属狂寇陷没 江 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 蓝水蜀山 ,环吾枌梓。”
词语分解
- 枌的解释 枌 é 一种榆树。 古通“棼”,阁楼的梁:“枌栱嵯峨。”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梓的解释 梓 ǐ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梓器(棺材)。梓宫(皇帝的棺材)。 治木器:梓人(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梓匠。 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付梓(把稿件交付排印)。梓行(妌 )。 指故里:梓
网络扩展解释
“枌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én zǐ()。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泛指桂木
“枌”指白榆树,“梓”为落叶乔木,二者合称常代指优质木材或桂木。例如《文选·谢灵运诗》提到“傍巖蓺枌梓”,李周翰注释为“枌,榆;梓,木名”()。
-
指代故里
古代文学中常以“枌梓”比喻故乡,类似“桑梓”。如唐代高适诗句“亲族远枌梓”,以及皎然诗序中“永望枌梓,不觉伤怀”,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文学引证与用法
- 借景抒情:古人常通过故乡的树木寄托情感,如清代黄宗羲的墓志铭“蓝水蜀山,环吾枌梓”,暗含对故土的眷恋()。
- 组合使用:“枌梓”多与“桑梓”等词并用,强化乡愁意象,例如“恭敬桑梓”中的“梓”也指代故里()。
三、补充说明
- 字形结构:“枌”部首为木,与树木相关;“梓”在《诗经》中已出现,既是木名,也引申为故乡、姓氏等()。
- 现代使用: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学术研究,日常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梓”的详细释义(如组词、历史文献),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枌梓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源自中国古代。根据古代汉字的拆分规则,枌梓的部首是木字旁和子字旁。它的总共有12画。
枌梓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描述一种树木,也称为黄檀树。黄檀属于豆科植物,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山坡和丘陵地带。
枌梓的繁体写法与简体写法相同,即「枌梓」。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枌梓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结构仍然保持不变。
以下是枌梓的一些例句:
1. 这片山坡上长满了枌梓树。
2. 枌梓木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乐器。
3. 枌梓的树皮被用来作为中药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枌梓的相关词汇:
组词:枌梓树、枌梓木、枌梓根、枌梓叶
近义词:黄檀、北黄檀、南黄檀
反义词:无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