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枌梓的意思、枌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枌梓的解释

(1).二木名。泛指桂木。《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随山疏濬潭,傍巖蓺枌梓。” 李周翰 注:“枌,榆;梓,木名。”

(2).指故里。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诗:“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唐 皎然 《早春书怀寄少府仲宣》诗序:“予故里在 长城 卞山 。昔岁属狂寇陷没 江 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 蓝水蜀山 ,环吾枌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枌梓(fén z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意象的复合词,本义指两种树木的合称,后衍生出多重象征意义。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文献记载,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植物学本义 "枌"即白榆树,《说文解字》载"枌,榆也";"梓"指梓树,《尔雅》注"梓,楸属"。二者均为我国古代常见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从植物特征看,白榆树皮可制绳索,梓木材质轻韧,均为古代重要经济树种。

二、文化象征意义

  1. 故里象征:典出《诗经·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汉代发展为"枌榆"代指故乡,如《汉书·郊祀志》"高祖祷丰枌榆社",后与梓树组合成"枌梓",强化了桑梓之乡的文化意象。
  2. 材用典范:《周礼·考工记》记载"取枌为弓,择梓作器",因二者木质特性,枌木宜作弓弩,梓木多制礼器,故并称代表优质建材。

三、引申用法 在唐宋文学中,"枌梓"常喻指人才或德政,如柳宗元《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以"枌梓连阴"比喻贤才荟萃。这种用法延续至明清地方志中,多用于赞颂乡贤辈出的盛况。

网络扩展解释

“枌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én zǐ()。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泛指桂木
    “枌”指白榆树,“梓”为落叶乔木,二者合称常代指优质木材或桂木。例如《文选·谢灵运诗》提到“傍巖蓺枌梓”,李周翰注释为“枌,榆;梓,木名”()。

  2. 指代故里
    古代文学中常以“枌梓”比喻故乡,类似“桑梓”。如唐代高适诗句“亲族远枌梓”,以及皎然诗序中“永望枌梓,不觉伤怀”,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文学引证与用法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梓”的详细释义(如组词、历史文献),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隘角白间本福麃鹿播精不打不相识不器不巧补缀乾坤参縒差则蹰躇大任吊临烦词蕃乐風疽伏低俯偻负诺搞价挂龙孤高古气鼓胁河堤怀居昏暗简师机服精采精核控免来件棱伽山廉胜六岁穰,六岁旱米糒南北宗内急沛滂朋讐轻嘴薄舌亲狎七言体曲原人物肖像桑稼商家烧胡了洗脸水霜齿霜凋夏緑水松诉状嘽敦外大父武进无忧纤苛小不点儿